【新闻回放】近日,“奋进自贸港·打造新标杆”主题发布会在海南三亚召开,会上公布数据显示,自2020年7月1日离岛免税新政实施以来,三亚免税购物金额累计达1105亿元,年均增长23%。据海口海关发布的数据,离岛免税购物新政实施以来至2024年2月,海南免税购物金额累计突破1500亿元。在出入境客流增长的背景下,作为跨境旅游消费的支柱产业,免税行业也迎来新一轮发展期。
在过去几年中,全球奢侈品市场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韧性和活力,其增长速度之快令消费零售行业艳羡。然而,从一些国际知名奢侈品牌近期陆续公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数据看,其业绩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这一信号似乎表明,奢侈品市场业绩猛涨的3年已近尾声。不过,从相关机构的研究数据和市场表现看,中国免税市场承压而上,显示出很强的发展韧性。
今年4月,开云集团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销售额同比下跌11%至45.04亿欧元。其核心品牌Gucci(古驰)销售收入同比下滑21%至20.79亿欧元。业绩疲软的不止古驰一家。LVMH(路威酩轩)集团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集团销售额同比下降2%至207亿欧元。此外,Saint Laurent(圣罗兰)、Burberry(博柏利)等品牌销售表现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奢侈品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短期内靠大众消费者升级带来的增量消费已非常有限,竞争核心在于高端消费者能否持续及增量消费。”要客集团创始人、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说。
当前,虽然传统奢侈品市场整体表现不佳,但新的消费市场趋势正在兴起。经济学人智库(EIU)消费品部首席分析师Barsali Bhatta Charyya(巴塔查里亚)指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转向折扣零售和在线二手奢侈品平台(如亚马逊),这预示着二手奢侈品市场有望在2024年成为重大发展机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奢侈品市场正体现出独特韧性。据贝恩咨询公司今年1月发布的《2023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为全球高端消费品市场贡献40%的销售额,成为各大高端消费品牌的必争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奢侈品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免税业态在满足“性价比”消费需求的同时,逐渐显现出较大的增长空间。专家表示,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促进免税零售、发展免税经济,是连接国内外两个循环的节点之一。“目前,中国市场规模大,消费需求旺盛,免税购物拥有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中免总经理常筑军表示。
据海口海关近日统计,今年端午节假期(6月8日—6月10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2.05亿元,购买件数21.95万件,购物人数3.86万人次。毕马威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海南自贸港旅游零售白皮书2024版》指出,海南自贸港享有独特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其成为全球奢侈品的聚集地,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消费者前来购物。普华永道预测,受海南税收优惠政策推动,2023年—2025年,海南免税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1%,将在2025年达到1600亿元人民币。
公开信息显示,除了海南离岛免税,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城市在免税经济方面也具备较强的优势。在重庆、香港等多个城市的机场免税店内,越来越多奢侈品牌的投资加注,不仅带来了更多的国际化零售模型,而且为诸多中国旅游城市带来了高端转型思路。如无锡苏南国际机场集团和新加坡樟宜机场国际管理投资公司展开合作,希望将更多新加坡元素引入无锡,除了开通更多国际航班航线,重点提及了更多国际知名的奢侈品牌组合。上海、重庆等多地也在致力于优化机场免税零售业态,以便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独特的服务体验,让中国免税目的地能够适应来自境内外的旅客。
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国内游客对免税消费期望高、需求旺,外国游客在华购物潜力正在逐步释放。有关专家预测,中国免税零售市场如同引力磁场,正不断吸引全球奢侈品牌入局,推动消费升级,带动旅游购物与国际接轨,进而助推现代服务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