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架构复杂、成员企业层级多

一家财务管控型企业的智慧管税之路

2024年06月21日 版次:08        作者:陈玉刚

根据管控文化偏好,大型集团企业管控模式主要有三种,包括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运营管控型。其中,财务管控型集团基本不干涉下属子公司的经营、运作和管理,也不会限定下属子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而是主要关注其财务目标的实现情况,并根据下属子公司业务发展状况,选择增持股份或适时退出。也就是说,财务管控型集团主要通过财务手段实现对下属子公司的管控。实务中,采用财务管控型集团企业较为常见。对于这类企业来说,应如何搭建安全、高效的企业智慧税务系统呢?

企业数字化转型难度大

A集团是一家大型央企,也是典型的财务管控型企业,集团员工超过17万人,拥有12家上市公司,800多家成员企业。由于所处行业较为特殊,A集团主要以手工方式开展发票开具、发票查验、认证抵扣、税款计算、申报缴纳和统计分析等日常性税务工作。作为一家组织架构复杂、成员企业层级多、对数据质量要求高的集团企业,这样的税务管理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日常管理需求。如果不及时改变,工作效率低、涉税数据质量不高和风险难以防控等问题将日益凸显。

同时,由于A集团供应链较长且对交易真实性要求较高,如果不借助信息化手段,很难对供应链实施有效管控。从税务角度分析,缺乏对供应链的有效管理,还可能出现供应商走逃失联问题,给企业带来风险。基于此,A集团急需开展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工作,通过搭建集团智慧税务系统提高内部税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效防范潜在税务风险。

明确数字化转型具体目标

企业在开展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前,有必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建设目标,构建起既满足现有业务需求,又适应未来税务管理变化的企业智慧税务系统。

从A集团的情况来看,企业搭建内部智慧税务系统的第一层目标,是提升涉税业务管理能力,转变长期以来手工操作的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业财税流程一体化——这就需要企业在智慧税务系统中嵌入发票查验、发票认证、税款计税、申报缴纳、集团报表管理等多种基础业务自动化处理功能,以此提高企业涉税业务处理能力,确保企业及时足额缴纳好各项税款。

A集团搭建内部智慧税务系统的第二层目标,是提升税务风险防控能力。在开展税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前,A集团缺乏必要的税务风险预警手段,更不用说完善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因此,A集团需要建立科学的税务管理组织架构、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并将税务风险控制纳入集团全面风险控制中,建立健全涵盖全业务流程的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在此基础上,A集团要将税务风险防控流程数字化,在企业智慧税务系统中实现非合规事项不通过、异常事项排查留痕、待完善事项自动告知等功能。

A集团搭建内部智慧税务系统的第三层目标,是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作为一家大型集团企业,A集团的业务、财务和税务数据规模较大,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企业财税数据的深度融合,实现数据的标准化规范、自动化处理、集中化展示和智能化应用,通过对企业数据的多维度分析,使其在决策分析、价值创造等方面发挥作用,进而为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需要提醒的是,在确保业财税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基础上,A集团还需要重点关注数据安全性问题。

寻求转型的可行路径

在企业智慧税务系统的具体搭建过程中,A集团以税务局端的“乐企”开放平台接口为基础标准,通过设置业务防火墙、管理权限等方式对全集团接入单位和试点单位实施可控接入。对于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的建设,A集团综合考虑数电发票处理等因素设置接口,确保及时获取电子底账库发票信息,实现进项发票自动化真伪验证和认证,并通过与账务、司库、报销、往来和档案等系统全面集成,做到业财税票一体化管理。

在此基础上,A集团智慧税务系统打通了前端业务系统与后端税务管理系统,使各类发票来源可追溯、可审计,实现发票全流程管理,并建立起集团全量涉税数据池,按照地区、板块等多种方式对数据进行展示和分析。同时,A集团智慧税务系统以税企直联模式抽取、建立纳税申报档案、涉税事务档案,实现税务档案的电子归集,确保税务档案完整保存,并形成搜索热点以便企业财税人员查阅学习。

A集团总会计师认为,对于企业而言,税务信息、发票信息与资金流一样,都是财务信息系统的重要原始数据。企业通过智慧税务系统建设做到了对涉税数据全级次、全覆盖的管理,见了“树木”也见了“森林”。除了有效识别涉税风险外,涉税数据对集团供应链管理等工作有外溢价值,因此A集团将继续借助信息化手段,建好系统、用好数据。

[作者单位:中科迅联智慧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