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采矿业税收征管智能化升级

2024年06月26日 版次:07        作者:齐家宏

甘肃省酒泉市矿产资源丰富,是资源大市也是环保大市。由于酒泉矿产品分布广泛,生产和采掘形式多样,税源分散,税收征管存在一定的难度。国家税务总局酒泉市税务局立足采矿业经营的特点,以采矿业大数据共享建仓为基础,开展行业分析、风险管理、靶向服务,全面挖掘税收大数据的价值,推动采矿业税收管理升级。

采矿业税收征管现状

酒泉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97种,已查明资源储量居甘肃省第一位的矿产有15种。目前,酒泉市共有采矿企业749户,2023年,酒泉市营业收入前50强企业中有8家涉矿企业,采矿业在酒泉市经济和税收中占有较大比重。

采矿业本身存在企业分散、监管困难、管理粗放等问题,多年来,采矿业基础数据支持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行业管理部门对数据的应用不够统一完善,存在专业化管理不足、监管方式缺乏力度等问题,税企双方执法风险、涉税风险较大。

运用数据加强管理的探索

近年来,酒泉市税务部门对采矿业税源监管做了大量工作,通过优化纳税服务方式、变税源部门“管户”为“管事”、推动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等举措,在推动采矿业健康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笔者认为,在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大背景下,必须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积极探索以税费精诚共治打造“智慧矿山”“绿色矿山”的思路和方法,促进采矿业智慧化管理、高质量发展。

一是搭建采矿业数据仓库,打通信息渠道。通过酒泉市政务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获取公安、发改委、科技、自然资源、环保、银行、电力等相关部门数据,结合税收大数据,根据数据的不同应用导向,搭建四层采矿企业数据仓库存储模型,将分散于各部门的采矿业数据进行整合,实现数据查询、数据分发等功能,最终整合为面向主体业务的建模数据,为行业智能化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提供支撑,实现数据的“供要管用”。

二是构建风险分析监控模型,强化行业监管。深入分析采矿业主要涉税风险疑点,设计收入、成本、税负、安全、环保等风险指标,初步探索设计21项风险指标,构建行业风险模型,利用数据仓库开展疑点扫描,结合指标权重赋值算法对企业整体风险进行评分,将风险纳税人划分为高、中、低三类,实现对纳税人的分级分类管理和对涉税风险的有力有效防控。2023年以来,共识别出风险点321个,生成风险识别报告89份,指标命中率达85%以上,风险应对税款占酒泉市采矿业入库税收的1.6%。

三是精准分析企业涉税需求,提供靶向服务。梳理企业购销业务、融通资金、提供劳务等信息,结合采矿企业的特点,运用纳税人基础数据和行为数据,通过电子税务局等渠道为纳税人提供自动化靶向服务,增强响应涉税诉求的时效性。从数据角度对采矿企业易发、频发的违法点进行“健康体检”,开展违法风险智能扫描分析,辅导企业提前纠正违法违规行为。2023年以来,共向纳税人提供各类违法提醒服务119户(次),有效降低企业涉税风险。

提升对采矿业的征管能力

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从数据治理、服务管理等方面求突破,确保对采矿业的精准监管常态化、长效化。

建议将综合治税作为“数字政府”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省级层面出台管理实施办法,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数据精诚共治机制体系,调动地方部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制度、技术、体系方面建立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数据共享体系,规范各部门数据共享共治。

建议构建纳税人行为标签库,采用智能算法为采矿企业画像,通过分级分类精准定位采矿企业纳税人需求,为纳税人提供“依靠数据”“智能判断”“自动运行”服务,使涉税服务更加个性化、精细化、智能化。挖掘采矿业主要涉税风险疑点,对企业整体风险进行评分,在税务系统设置的内部风险管理指标的基础上,运用获取的外部数据,不断扩充风险指标体系,使风险扫描结果更加全面、更加精准,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科学性、有效性。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酒泉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