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廊坊市税务局利用增值税发票等税收大数据,对2019年以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以下简称廊坊临空经济区)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显示,5年来,廊坊临空经济区建设成效明显,但税源结构有待优化、核心产业规模有待扩大、企业盈利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关注。
廊坊临空经济区是我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域设立的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面积150平方千米,其中廊坊区域100平方千米。2019年10月廊坊临空经济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以来,充分释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区三区叠加政策红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中国民航科教产业园、河北航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运营基地、国药科技城等一批航空关联度高、临空指向性强的高端项目和知名企业签约入驻。税务登记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廊坊临空经济区新办企业数量分别为76户、229户、505户、821户、1482户,年均增长1.1倍。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个行业企业登记户数最多,合计户数占全区企业数量的82.3%。
廊坊临空经济区发挥大兴国际机场航空枢纽作用,加快构筑以航空物流为引领的国际化多式联运体系和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廊坊国际现代商贸物流商务区启动运营以来,已有圆通国际、北京国商、北供保障等多家商贸物流企业签约入驻。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廊坊临空经济区批发和零售业销售收入由5575万元增至109.3亿元,年均增长2.7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销售收入从无到有,2020年—2023年年均增长1.5倍。
近年来廊坊临空经济区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很多项目仍处于前期建设阶段,尚未实现规模化投产运营。目前,基建行业税收仍是区域主要税收来源。2023年,建筑业、房地产业两行业合计税收占税收收入的67.1%。由于基建行业具有税源变动不易把握、税收收入难以长期持续等特点,从长远看,对基建行业税收的过度依赖不利于税源的稳定增长,需进一步加快涵养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可持续性税源,为地方财政提供有力支撑。
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经济区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航空科技创新、高端服务等核心产业销售规模已经超亿元,但从整体占比看,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两行业销售收入合计仅占整体销售收入的3.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销售收入占比为10%,占比均较低,表明核心产业目前体量仍较小。
企业所得税申报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在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下,经济区企业营业成本不断增加,营业成本年均增长2.6倍,高出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20.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由67%下降到-27%,盈利能力不强并呈下滑态势。特别是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由2019年的0.6%下滑至2023年的-403.1%。
建议加速税源梯次配置。加快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可持续性税源建设,与建设初期形成的建筑、房地产税源形成结构合理、梯次分明、布局均衡、持续增长的税源体系,推动临空经济由建设阶段步入发展阶段。
建议推动核心产业发展。对标北京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借力京津地区资源优势,增强临空核心产业与廊坊以及京津冀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关联匹配。依托跨境电商、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加强科技创新、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业和航空物流配送等临空产业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产业群和产业链。
同时,建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落实各项产业扶持政策,通过财政帮扶及金融支持解决企业初创期资金难题,加速完善配套服务,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廊坊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