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美,叫“遗”见“青”心

2024年07月01日 版次:02        作者:徐丽 韩世峰

青海,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处广袤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物流枢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今,青海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016项,国家级非遗就业工坊、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0家,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245名。

美丽“藏毯”,织出美好图景

高原盛夏,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呈现出一派争分夺秒加油干的火热景象。工人们正在机织平面毯,沿着纹路快速剪图。随着咔嚓的裁剪声,毯上青海湖畔翱翔的雄鹰、山间觅食的牛羊、盛放的格桑花,瞬时“活”起来。

圣源地毯是青海民营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力求让传统产业发出新芽,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走出了一条以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在产品研发方面,我们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在藏毯的设计与创新上,开发出了多款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审美的新产品。”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婷说,企业还加强了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致力于使用抗菌、阻燃材料以提高地毯的安全性。

随着企业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产品销量也持续增长,一个个好消息接连不断从圣源地毯传来:地毯“铺”到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销售额再攀新高,突破亿元大关;“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上榜,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

“在政府多部门支持帮助下,企业现有职工380多人,享受了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社保费等多项税费政策红利。”薛婷说,聚焦圣源藏毯科技研发、藏毯生产、工业旅游等多元发展路径,当地税务部门选派业务骨干上门辅导,及时响应企业涉税诉求,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税费服务。

此外,当地税务部门还邀请辖区多家藏毯企业共聚一堂,问需问计,针对企业需求优化税收服务举措,助力民族特色产业发展。

班玛黑陶,用“泥土”雕塑时光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黑陶工艺已流传了600年,至今仍保留着最原始的陶器制作工艺——泥条捏塑法,即用揉搓好的泥条,盘筑成器皿的大体样子,然后手工捏制成器,这种工艺在距今50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时期便已使用。

谢格太出生于黑陶世家,是藏式手工艺制作第四代传人,2019年被评为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他创立黑陶旅游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把古老的黑陶制作工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研发了20多个新品种,今年6月还推出首批黑陶咖啡壶和咖啡杯。

走进黑陶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手工车间,形态古朴的藏式传统茶壶表面滑腻,沉淀着历史的厚重感。“这些看似寻常的茶壶,都要经过手艺人近半个月打磨,和泥、塑形、烧制、雕琢……整个制作过程采用原始手工技艺,不添加任何化学原料。”谢格太说,“现在黑陶越来越受市场欢迎,去年总销售额接近100万元,减免各项税费万余元。”

随着非遗文化附加值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和传承黑陶制作技艺,再加上黑陶原料提供、运输、销售等与黑陶产业相关的从业人员,在班玛县这个只有3万多人口的小县里,平均每300个人中,就有一人通过黑陶实现了创收增收。

为了支持黑陶产业发展,国家税务总局班玛县税务局仔细梳理非遗产业涉税事项,运用税收大数据平台,设立线上帮办团队,为企业提供专业导办帮办服务。同时,开通“绿色通道”,实现涉税事项立即响应、及时解决,助力班玛黑陶的传承与发展。

湟源皮绣,传承千年古老技艺

位于黄河北岸的湟源县是青海省农业区和牧业区的接合部。受独特地理位置和农耕牧业双重文化的影响,勤劳的湟源人民创造出了湟源皮绣这一艺术珍品。

湟源皮绣采用动物皮张,充分利用牛羊毛线和丝绣线,以盘、攒、绣的传统工艺,用手工千针万线绣制出人物、风景、动物及花卉草木等图案。湟源皮绣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成为青海省民俗文化的一大亮点,具有丰厚的文化艺术价值。

走进青海羌韵绣艺手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皮绣研发部经理祁琴芳端坐在绣架前,一手托着绵软的皮料、一手拿着针线,神情专注地绣着图案,手里的绣花针有节奏地在皮料上穿梭跳跃。

祁琴芳是湟源县皮绣县级传承人,从小酷爱刺绣的她经过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掌握了丹噶尔羌韵绣艺。她的刺绣产品曾获中国工艺精品银奖、青海民间手工艺美术品展二等奖等十多个奖项。

这几年,祁琴芳和她的绣娘们用自己的双手创作出皮绣摆件、刺绣包等系列文创产品和日用品,深受游客的喜爱。在直播平台上,他们的作品经常直接秒空。“随着湟源皮绣订单量越来越大,开票需求增加,税务部门总是耐心地为我们解决开票方面的问题。”祁琴芳说。

为助力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当地税务部门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开设“特色讲堂”,解答非遗文化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开票方面的涉税疑难。同时,依托税收大数据平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组建“税费管家”服务团队梳理企业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精准推送,助推非遗文化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