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瑞安市西山烈士陵园内,有一个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它的创建人是国家税务总局瑞安市税务局退休干部马发泉。马发泉是抗美援朝老兵,今年已经91岁高龄。2000年,他筹建了这座历史教育馆,唱响了一曲壮士暮年的英雄赞歌。
为国家收税是另一种保家卫国
马发泉出生于1933年,是浙江建德人。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参加过多次激烈战斗,额头上的伤疤就是在战场上被弹片擦伤留下的。
从战场回来后,1955年3月马发泉入读长安第一炮兵预备学校,毕业后在浙江省军区温州军分区某连任排长,代理副连长。196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转业,1970年调到瑞安县财税局。
从事税务工作对马发泉来说并不容易,他要从头学习财税知识,凭着在军队养成的不畏艰苦的精神,他勤学苦练,慢慢成了单位的业务骨干。
在税务系统工作的20余年里,马发泉兢兢业业,一直扎根在一线。他说:“我现在为国家收税也是另一种保家卫国。”
1994年3月,时任瑞安市财税局第一税务所副所长的马发泉光荣退休。
决心建一座抗美援朝纪念馆
200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当年10月,马发泉作为温州地区抗美援朝老兵代表,受邀赴朝鲜访问。在朝鲜松岳山志愿军烈士陵园,他和战友看到一座合葬了数百人的大墓,石碑上只有“烈士之墓”四个字,此情此景,让他无法抑制心中的悲痛。他说,那里的山,那里的水,埋着战士们的魂,他们为守护和平而牺牲,连姓名都不曾留下。他想让大家记住这些战士们,了解他们的故事,于是,他下定决心,建一座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
2001年,马发泉经过申请,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在瑞安市西山烈士陵园筹建历史教育馆。建馆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马发泉自己先拿出了3.6万元,后来又向战友们集资、向热心公益的单位募集赞助,甚至请求熟人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筹集了200万元资金。
有了资金,还要有史料。马发泉和战友到档案局等部门收集史料,动员志愿军老兵撰写回忆录,很快收集到200余件抗美援朝战争存留品、100多篇回忆文章、800多幅照片和相关图册。他和战友们把征集到的老物件陈列在13个陈列柜中,并按照抗美援朝战争、中朝人民友谊、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事迹、瑞安抗美援朝运动纪实4个主题,把照片图册等史料制作成展板布置在馆内。2002年11月,瑞安市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落成开馆。
既当馆长又当讲解员
开馆后,马发泉重新穿上当年的军装,既当馆长又当讲解员,为参观者讲述抗美援朝英雄的故事,现已接待参观人员90余万人。
对于马发泉而言,历史教育馆最重要的展品就是门口那架中国空军赠送的“歼-8E”战斗机和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捐赠的志愿军在战场上使用的两门三七高炮。每次向参观人员讲解这两件展品时,马发泉都觉得仿佛回到了战场,见到长眠于异国的战友们。
瑞安市税务局干部王嘉瑞听了马发泉的讲解后说:“抗美援朝英雄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我要学习英雄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2005年,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2016年,被中共浙江省委批准成为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并列入国家博物馆名录。
这些年,马发泉先后获得全国税务系统“最美税务老干部”、浙江省“最美退役军人”等20多项荣誉。
如今,91岁高龄的马发泉将守护历史教育馆的重任交到女儿手中。马发泉说:“我要告诉战友们,山河已无恙,我们会把他们的故事铭记在心,继续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