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不离身的“挎包”

2024年07月01日 版次:05        作者:杨凯波 李万萍

“70不称老,80还算小,人生满百岁,正是风光好”,这是84岁的老党员赵周常说的一句话。

赵周是国家税务总局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税务局退休干部,他积极乐观,80多年的人生路上,他曾背起军用挎包,为守护和平挥洒热血;背上税收工作包,践行“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职责使命。退休后,他又背上宣讲包,成为一名党史和政策宣讲员,每天都过得充实快乐。

从军用挎包到税务工作包

1940年出生的赵周,1959年参军入伍,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部队刚满一年,就参加了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在一次作战中,他的手臂被子弹击中,到达战地医院时,军用挎包已被鲜血染红,他坚定地说,军人就应该流血流汗不流泪。

1965年,赵周转业到双江县税务局工作,从此他背上了税收工作包。谈起几十年的税收工作,赵周说,印象最深的是1989年冬,他到一个屠户家中收税,屠户不仅不缴税,还拿着杀猪刀威胁他。正巧一位老师带着学生路过,看到这一幕,就帮助赵周给屠户讲政策,经过耐心讲解,屠户终于缴纳了税款。赵周把税款放入挎包,转身看到那名学生有些疑惑的眼神,就对他说:“征税是为国家聚财,国家强大了大家的生活才会变好,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作贡献。”

2000年,赵周光荣退休。2年后,当年的这名学生也成为税务人。知道这件事后,赵周又感慨又欣慰。

背起政策宣讲包

退休后的赵周,又背起另一个背包——宣讲包,包里带着党史和政策宣讲资料,他说:“我是一名老党员,有责任有义务把党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讲给更多人听。”2021年,他主动参加县委组织的关爱下一代宣讲团和建党100周年宣讲团,宣讲党的光辉历史。

赵周宣讲方法灵活,有时是讲座,有时是聊天,他在大树下讲过,也在田间地头讲过。每次宣讲,他的身边都围满了人。

双江县很多村子森林茂密,生态环境很好,而且拥有优质的普洱茶资源。在一次次入村宣讲中,他发现一些村民受利益诱惑,开始偷偷毁林种茶。知道这种情况后,赵周和朋友开始收集环保相关政策,开启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说客”之路。

他把相关政策编成顺口溜,一时间“毁林种茶要不得,触犯刑法须担责”等宣传语传遍双江。在他的宣传下,村民逐渐意识到毁林种茶后果的严重性,不再乱砍滥伐,赵周充满成就感。如今双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73%,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

民族团结的“连心包”

除了当好政策宣讲员,赵周还努力传扬当地民族传统文化。

双江县是多元民族文化之乡,居住着23个民族,有着很多非遗项目。全县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非遗5类24项,县级非遗10类131项。为了宣传、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赵周背起了民族团结的“连心包”。

2002年,他参加双江县优秀民族文化打歌队,学习非遗歌舞。因为认真又热情,他成为打歌队队长,带领队员创作了不少好作品、好节目,他们创作的“非遗传下来走出去”特色节目,包含多种少数民族非遗歌舞,节目除了在省内演出,还受邀到北京甚至国外表演,获得广泛好评。

如今,84岁的赵周已经不能登台表演了,但他仍然经常帮助出“点子”,让传统文化绚丽绽放。

几十年来,赵周总是背着一个“挎包”,包里装的东西在变化,但是它承载着的信仰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