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税务推出“纳税体检”措施

精准扫描识风险 提示提醒“治未病”

2024年07月02日 版次:05        作者:白伟 本报记者 裴石明

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近期以及时发现、帮助企业化解税收风险,助力企业发展为目标,推出“纳税体检”管理措施,即建立涉税“体检指标”对行业企业开展针对性分析,若发现企业存在税收风险,及时通知纳税人自查。同时,税务人员通过上门讲解税费政策、辅导企业完善制度等方式,帮助纳税人纠偏,消除涉税风险。

该措施自今年2月实施以来,目前山西税务部门已向企业推送风险疑点提醒信息逾5.7万条,税务人员为企业开展针对性政策宣讲和“排险”辅导1.7万次。

“纳税体检”及时识别风险

山西省税务局党委委员、总经济师刘世伟表示,一个健康、有活力的人,身体呈现出的血糖、血压等各项指标均会在正常范围内。同样,一个良好运营、业务规范、管理制度健全的企业,其经营数据和涉税业务指标等也不会出现很大偏差。山西省税务部门近期尝试推出的“纳税体检”风险管理措施,即借鉴了人体健康体检的理念,对不同行业纳税人的运营数据和涉税指标进行针对性归纳总结,形成体检指标,风控和征管部门借此开展风险识别和应对工作,通过及时发现企业涉税风险,提醒、帮助纳税人有效应对涉税风险,迅速解决涉税问题,从而起到降低企业税收风险的目的。

据了解,山西省税务部门依托第三方涉税信息采集平台加大土地、商务、房管等部门涉税数据信息采集力度,综合征管软件系统中海量涉税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不同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涉税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形成具有一定关联灵敏度和指向识别能力的涉税指标,据此强化企业涉税风险的识别分析能力。

在此基础上,按照“纳税体检”措施的管理要求,目前,山西省税务局在电子税务局增设7类“专项体检指标”,其中包含4类税种管理指标和3类行业管理指标。这些指标设置综合考虑了税源结构特点、指标识别效率和数据核实难度等因素,具有指向明确,核实难度低、精准度高等特点。

山西省税务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负责此项工作的税务人员魏军丽介绍说,体检指标充分考虑了纳税人经营活动中涉及的不同税种间的逻辑关系。在日常工作中,风控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取纳税人涉税数据和申报信息,利用体检指标进行比对分析,即可发现企业关联税种间纳税申报不一致等情况,继而锁定企业在收入申报、发票开具等方面的疑点问题,并通过电子税务局向纳税人发送“弹窗”预警信息和体检报告,提醒企业注意风险。纳税人可在收到体检报告后15日内,根据报告开展疑点业务自查等活动,纠正业务失误行为,更正申报补缴税款。

“如果企业在自查处理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是企业风险问题较为突出,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征管人员会上门对企业开展针对性风险辅导,向企业剖析讲解相关税收政策规定,帮助企业完善核算制度和管理规程,力求‘一次诊治,终身免疫’,企业后续不再发生类似税收风险问题。”山西省税务局征管处副处长孙怀中说。

“对症开方”帮企业纠偏

山西省税务局“纳税体检”风险管理措施实施后,由于风险疑点锁定准、信息传递速度快,征管和风控部门配套“排险”工作得力,因此在企业涉税疑点识别预警、不规范业务针对性“排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山西税务征管人员在以往工作中发现,省内不少交通运输企业在名下车辆转让销售的过程中,存在开票价格远低于市场行价的情况,企业因此具有少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印花税风险。为此,此次税收风险管理部门在专项纳税体检指标中,设定了运输企业车辆转让价格预警指标。如果交通运输企业在购入大型货车1年内,以低于购入价30%的开票价格对外销售车辆,则其纳税体检指标就会发出“警报”。

据了解,该指标在山西省内各地市税收征管部门应用后,效果明显,税务人员发现了不少交通运输企业申报风险。截至目前,山西税务部门共向相关风险企业推送2317条疑点信息,相关运输企业经过自查、更正申报,及时纠正了涉税业务问题。

前不久,山西新绛县某运输有限公司收到税务机关发送的税收风险提醒信息。信息显示,该公司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共计对外销售名下53辆汽车,这些车辆均存在开票销售价格过低风险,税务机关提醒企业审视自身涉税业务,通过自查排除风险。

企业收到风险提醒信息后不久,新绛县税务局的税务人员来到该公司帮助企业核查“排险”。税务人员为企业人员作了专项政策辅导,结合相关税费政策,与企业人员一起计算被转让车辆的折旧额,确定被转让车辆的市场公允价格。

在此过程中,税务人员表示,企业依法经营、规范核算制度非常重要,如果企业在经营中不规范成本核算、如实申报收入,开票等涉税行为不规范,企业将会面临很大涉税风险。如果企业能正确认识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弥补失误,企业信用和正常经营都不会受到影响。在税务人员帮助下,该企业承认在车辆转让过程中,存在开票和申报不规范情况,最终通过自查,及时纠正了涉税失误。

“经过税务人员讲解和辅导,我们对规范开票、依法正确申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今后企业一定加强管理,依法纳税,避免再次出现类似涉税风险。”该公司负责人胡先生说。

最近,山西阳城县税务局风控人员利用纳税体检指标分析辖区企业涉税信息时,发现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数据异常,企业名下不动产面积与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存在不匹配情况。按照“纳税体检”的要求,风控人员马上向该企业发送了风险警示信息。

随后,风控人员来到该公司,与企业人员一起寻找问题“症结”。在对企业使用房产情况和土地情况进行实地核查,并对企业申报的土地和房产面积进行核实后,税务人员找到了原因。原来,企业人员在采集企业使用的土地面积时,少算了1900平方米,导致企业申报的房产面积大于实际使用土地面积,并因此少缴了城镇土地使用税。

在税务人员的辅导帮助下,该企业修正了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数据,更正了申报表信息。

企业财务负责人张牡丹说:“幸亏税务人员及时提醒,不然企业可就失信了。涉税数据采集和纳税申报工作,真是一点儿都不能马虎!”

“防治结合”消除管理隐患

据了解,“纳税体检”风险管理措施实施后,不仅可使征纳双方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涉税问题,降低了企业税收风险,同时也使税务机关对企业的帮扶管理变得更加有的放矢。

谈及该项措施实施以后给工作带来的变化,晋中市税务局征管科科长陈剑俊颇有感触:“‘纳税体检’措施实施后,从效果看,提高了税务机关对企业税收风险的识别速度,税务人员可精准发现企业不规范涉税行为,在帮助企业应对处理的过程中,企业也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涉税问题的缘由,不仅降低了税务人员的税收执法风险,也增强了纳税人的税收风险意识,主动规范涉税业务,管控涉税风险,从而提高了税法遵从度。”

晋城市税务局征收科科长段富军表示,省局推广应用的这批“纳税体检”指标,在功能上集纳了之前山西各地市风控人员风险指标的应用经验,灵敏度很高。有了这些体检指标的指引和帮助,税务人员不仅可以迅速发现企业“症结”,帮助其纠偏“除险”。同时,可以依照指标,结合“出状况”企业的问题,通过加大税法宣传力度、讲解政策要点,剖析“问题”原因,及时提醒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不要重蹈覆辙,避免犯类似错误。通过“治未病”,达到“解决一个问题,规范一类问题,防范行业风险”的效果。

申报系统“弹窗”提醒,风险疑点识别精准,针对性辅导迅速“排险”,风险降低发展更稳……山西税务实施“纳税体检”措施后,相关纳税人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其对于企业规范业务、增强管理能力的助力。

不久前,太原市某电子科技公司财务人员登录电子税务局后收到一条风险警示信息,提醒企业存在“所得税汇算申报税款及附加的数据,与所属期内企业实际申报入库税款不一致”的问题。

由于该企业财务人员离职,新任财务人员尚不熟悉业务,企业在自查处理涉税风险时遇到了困难。

得知情况后,太原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上门为企业进行了“排险”辅导,帮助企业人员一起寻找原因。经过核查,他们发现出现风险的原因是该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误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不应纳入应缴税金及附加的费用错误计入了应缴税金项目,因此导致企业所得税汇算申报税款与企业所属期内实缴税款不一致问题。

为此,税务人员结合税法,向企业人员详细讲解了成本费用列支和税前扣除的相关规定,对企业年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费用支出应如何进行正确核算作了针对性辅导,并帮助企业对成本核算流程等进行规范。在税务人员的指导下,企业财务人员修正申报信息,作了更正申报。

“现在税务部门的风险提醒越来越快速、直观了。这次‘纳税体检’让我们感受到,企业在成本列支、收入核算方面必须严谨,有规范的制度规程,不能图省事,不然就会出现涉税风险。在税务人员的帮助下,我们完善了成本核算和内控审核等制度,财务管理变得更规范了。”该企业负责人梁女士感慨地说。

山西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山西税收工作实际需要和“纳税体检”措施的实施效果,接下来,山西税务部门将结合税源特点、申报周期、区域产业发展情况等,持续充实、细化“纳税体检”指标体系,通过不断增强相关指标的适用性和灵敏度、完善相关“排险”措施,持续提高工作效能,助力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