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高质量的教材,应实现内容创新,反映最新理论、实践和前沿成果,并不断拓展教材形态。由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马骁和周克清主编的《财政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按照“财政基础理论—财政支出理论—财政收入理论—财政管理理论”的框架组织内容,既反映了中国财政学的特点,又反映了当代财政学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
该书高度重视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在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的三维视角下诠释财政分配活动的主要内容。财政是社会分配活动中的重要一环,财政与生产的关系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一般认为,财政分配既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又包括社会产品的分配。实际上,对生产要素的分配就是人们常说的资源配置,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则涉及收入分配。生产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财政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不断凸显。书中提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政府与市场的二分法关系已经被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三分法治理结构所替代。当下财政分配活动必须努力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该书强调财政维护国家、配置资源、分配收入、稳定经济和监督管理的职能。长时间以来,学界流行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的三大职能学说,即财政职能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增长。该书认为,马斯格雷夫的三大职能属于财政的经济职能范畴,但财政不仅具有经济性职能,而且还有政治性职能和管理性职能。维护国家是一个国家社会成员的最高层次的公共需要,属于政治层面的公共需要。配置资源、分配收入与稳定经济职能是财政的经济性职能,是政府经济职能在财政领域的反映,其目标是通过矫正市场失灵,以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增长,为国家长治久安创造更加坚实的经济条件。监督管理职能是财政的管理性职能,是弥补政府失灵和完善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其目标是抑制财政活动参与者的机会主义倾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总的来看,该书整合了新时代财政理论的最新进展。无论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和公共管理类本科生财政学课程教材,还是作为相关领域人员的研究用书,该书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拓展教材形态,形成了以纸本教材为主体,案例库、资源库等为补充的新形态教学资源:在爱课程平台开设财政学慕课,供该书的使用者配套学习;以二维码形式补充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重要文件;以专栏形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或讲解;配套出版了《财政学课程思政案例集》及教学辅导用书和试题库,供任课教师和学生使用。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