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半夏,微风轻拂。每年6月至9月,是湿地保护区大多数候鸟的育雏季节。在新疆策勒达玛沟国家湿地公园,成百上千只候鸟近期陆续完成繁殖孵化任务,进入“养娃带娃”的繁忙时期。公园湖面上,一对黑鹳夫妇带着刚出生的幼崽觅食遛弯,一幅生机勃勃、和谐温馨的生态美景呈现在人们眼前。
近年来,新疆和田地区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野生鸟类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吸引了大量珍稀鸟类前来栖息繁衍。国家税务总局和田地区税务局聚焦产业绿色转型,充分发挥绿色税制激励作用,助力地方经济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光伏+沙漠”,沙海变绿洲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和田地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光照强、风力大、降水少,沙漠、戈壁及荒漠的占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3%,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
近年来,和田地区充分利用沙漠、戈壁资源优势,将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作为工业发展新的突破口,在戈壁、沙漠上建设光伏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
华润新能源(和田)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为主的能源公司。走进该公司4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基地,一块块深蓝色的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随着戈壁荒滩的起伏延伸铺开,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十分壮观。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9608亩,预计年平均发电量7.6亿千瓦时,按照火电煤耗计算,平均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5.3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77.6万吨。
该公司项目负责人冯峰说:“公司通过实施‘光伏+荒漠化治理’项目,在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区域,采取草方格等物理治沙方式防沙固沙,在光伏电站外围栽植杨树等乔木,建立阻沙防风林带,再通过光伏发电板降低风速、减弱气流、阻风挡沙、集雨汇流,有效改善沙地表层土壤水分条件,增加物种多样性,抑制沙尘暴发生。”
和田地区税务局根据光伏产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将税收大数据筛查与光伏企业行业分类统计相结合,以“查、比、核、对”四步法,为企业精准“画像”,分析企业税收风险,围绕企业建设、经营、管理、销售等各环节,研究建立专属类别、专属事项、专属对策的税务风险管控体系,提高企业税收风险防控能力。税务干部定期上门跟踪问效,从政策宣传、纳税申报、优惠政策享受等方面,开展全流程精细辅导,消除政策享受和业务操作盲点,助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税惠+数智”,矿山化青山
新疆和田昆仑山下蕴藏着丰富的铅、锌、金等矿产资源,有色金属采选业蓬勃发展。和田地区税务局聚焦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特点,倾听矿山企业心声,在企业建设绿色智慧型现代化矿山过程中,充分发挥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税种的激励作用。
近年来,绿色税收政策陆续出台、不断完善,在引导企业治污减排、节能降耗、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新疆火烧云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矿山开采、选矿、冶炼、研发为一体的企业。目前,该公司三个探矿权内铅、锌金属量已经超过2100万吨,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大铅锌矿。
该公司负责人王小兵介绍,企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开发之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开展节能技改、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边开采边治理、边复垦边复绿”要求。税务部门结合公司实际业务,瞄准企业关键发展节点,向企业推送税收优惠政策、办税提醒、风险防控等,并对企业申报数据和享受政策优惠进行再“扫描”,确保政策执行有力、政策优惠享受到位。据悉,2023年该公司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194.5万元。
在绿色税收政策的激励下,和田地区一批矿产企业提高开采节约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加快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和田地区税务局依托税收大数据,精准筛选出符合优惠条件的企业,持续落实落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加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共享,深入推进精诚共治,助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激励+制约”,治污更主动
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环境保护税的反向约束和正向激励机制相互作用,鼓励企业绿色转型升级。企业若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改进排污工艺。
墨玉尧柏水泥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水泥生产、制造、存储及销售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一定量的工业废水、废气及扬尘污染物。经税务部门宣传辅导,该公司加大环保投入力度,通过末端治理、设备迭代升级等方式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目前,该公司生产园区各污染排放口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远低于国家和地方标准,2023年享受各项税费减免8961万元。
该公司财务负责人王昭说:“企业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治污减排,减少污染物排放,尽可能节约缴税支出。”
为发挥好绿色税制的调节作用,和田地区税务局组织税务干部主动走访辖区企业,了解其生产经营、环保设备安装、环保数据提取及共享、申报环保税计税依据等情况,帮企业算清“税务账、生态账、经济账”,持续为辖区企业开展绿色税制辅导。近年来,相关企业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绿色税制激励作用持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