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研究报告

商品及服务税仍是亚太地区主要税收来源

2024年07月09日 版次:07        作者:何振华 杨紫阳

6月25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名为《2024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收入统计——亚洲税收增长》的研究报告。报告提供了1990年—2022年36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经济体税收收入详细的、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数据,以及22个亚太经济体的非税收收入信息,介绍了亚太经济体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税收结构等主要税收指标。

亚太地区税收收入涨跌不均

2022年,报告涵盖的36个亚太经济体中,21个亚太经济体的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所上升,但其中15个经济体的比例只是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这些增长是由一系列因素推动的,包括经济从疫情中复苏、旅游业反弹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东帝汶的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升最大,达5.3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对石油项目承包商征收的额外利润税导致所得税收入增加。11个经济体的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其中基里巴斯、托克劳、库克群岛和瑙鲁4个经济体的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瑙鲁降幅最大,达到6.7个百分点。商品及服务税收入下降是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降低的最常见因素。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2010年—2022年,36个亚太经济体中有一半的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所上升,另一半则有所下降。增幅较大的是柬埔寨(8.8个百分点)、韩国(9.6个百分点)、马尔代夫(11.7个百分点)和瑙鲁(19.8个百分点,自2014年以来)。柬埔寨、瑙鲁、马尔代夫的税收增长是税收改革的结果,而韩国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2010年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特别低,因而增幅大。降幅最大的是巴布亚新几内亚、马绍尔群岛、不丹、库克群岛、斯里兰卡、斐济、哈萨克斯坦和东帝汶。

多重因素影响税收收入水平

结构因素是决定亚太经济体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的关键因素。结构因素包括各经济体农业的重要性、贸易开放度和非正规经济的规模。例如,在许多拥有庞大农业产业的经济体中,征税可能具有挑战性,因为这与非正规性、低收入和低生产力相关。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通常地处偏远、易遭受自然灾害影响和经济多元化程度低,影响了这些岛屿国家的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税收结构。

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环境也对税收收入水平有很大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税基规模、税务部门内部的治理和行政能力、对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税收道德(即纳税意愿)。研究发现,亚洲经济体的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与政府效能和制度质量呈正相关;高收入经济体的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往往较高。

基里巴斯、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萨摩亚和所罗门群岛这5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水平相近,但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却有显著差异。

报告中的4个经合组织成员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新西兰,人均收入和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均高于其他经济体。新加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高位,但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相对较低。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的原因是大量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而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相对较低的原因是相对于其他亚太经济体,新加坡所得税税率(尤其是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税率偏低。

商品及服务税仍是主要税收来源

报告显示,2022年,在亚太经济体中,商品及服务税收入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平均为48.8%,个人所得税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5.9%,企业所得税收入的比重平均为21.3%,社会保障缴费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相对较小,仅占7.6%。商品及服务税仍是亚太经济体的主要税收来源,与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平均水平相似,高于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

亚太地区各经济体之间的税收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36个经济体中,有24个经济体的主要税收来源是商品及服务税,商品及服务税收入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从马绍尔群岛的26.8%至瓦努阿图的97.6%不等。11个经济体的税收收入主要来源是所得税,所得税收入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从韩国的37.4%到东帝汶的82.2%不等。日本是唯一一个从社会保障缴费中获得最大收入份额的国家,2021年的比重为39.2%。

尽管商品及服务税收入在税收总收入中占很大比例,但其来源各不相同。21个经济体的商品及服务税收入超过一半来自增值税。不丹、中国香港、马来西亚、马绍尔群岛、瑙鲁、所罗门群岛和托克劳7个经济体不征收增值税。

在亚太地区,增值税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收入来源,增值税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4.8%,占总税收收入比例平均为24.9%。

企业所得税收入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在总税收收入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因经济体而异。除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日本、吉尔吉斯斯坦和韩国外,报告涵盖的大多数亚洲经济体的企业所得税收入占总税收收入的比例高于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占比。与此相反,除斐济外的太平洋经济体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占比都高于企业所得税收入占比。

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税收增长弹性接近

税收增长弹性衡量税收收入对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反应,是了解税收制度绩效和收入前景的关键指标。

广义上,税收增长弹性的定义是名义税收收入如何随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而变化,它为分析长期财政可持续性和税收收入在短期商业周期中的变化提供了信息,并为税收收入的结构性变化提供了一个衡量标准。

报告以24个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为样本,估算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税收增长弹性。结果显示,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短期和长期税收增长弹性总体上都非常接近。结果还表明,疫情使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税收收入的增长减少了1/10。平均而言,由于疫情,亚洲发展中经济体遭受了相当于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0.5%的超额税收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