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通:牦牛产品走出“牛”路子

2024年07月10日 版次:03        作者:韩世峰 通讯员 杜亚萍 马文静

草甸、灌丛、沼泽、疏林……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沿着北川河一路向北,大通县天然有机牧场映入眼帘。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通县牦牛肉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牦牛养殖及副产品销售产业发展迅速,牦牛产品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态势。国家税务总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税务局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聚焦牦牛产业发展特点,助力涉农涉牧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走进大通盛浩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青贮饲草长势喜人。据合作社负责人赵唯果介绍,合作社每年种植高产优质饲草料600亩,专门用于牛羊喂养。“合作社享受免税政策,但每月都需履行申报手续,税务部门定期的申报操作辅导让我们解决问题更高效,操作也更便利。”赵唯果说。大通县税务局的“农牧税收团队”经常到合作社开展培训、指导业务,最大程度地方便合作社办税人员办理纳税申报业务。

目前,大通县在册登记饲养牦牛养殖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1124家,其中以家庭牧场和专业合作社形式成立的达92%以上。大通县税务局瞄准申报操作、发票开具等业务,组织“农牧税收团队”开展走访辅导,通过电子税务局等平台推送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农林牧渔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相关政策,帮助纳税人解决涉税疑难。

大通县年产约10万头牦牛,占青海省总出栏量的1/18。合作社饲养的牦牛达到出栏标准后,将被运往生产的下一个环节。精细化分割、“订单式”配货……在大通县逊让乡麻什藏村的东西部协作企业生产车间,生产线上工人各自忙碌。该企业在收购养殖户的牦牛后,还会对农户进行统一培训,帮助其学习先进的技术理念,带动养殖户增收提效。

“我们通过‘农户+合作社+企业’的模式推动大通牦牛产业发展,税务部门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定制化’服务。”麻什藏村党支部书记代永寿说。大通县税务局依托纳税服务品牌“兵兵工作室”,不断拓展“远程帮办、问办结合”的服务方式,延伸办税缴费服务点,便利涉税业务办理。对于纳税人缴费人申报操作不熟练、政策把握不准等问题,税务干部录制讲解视频,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更细致的辅导。

“近几年,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好。我们打算申请‘税银贷’,扩大生产规模,让牦牛肉从‘不愁卖’变为‘卖好价’。”代永寿说。

经过加工的牦牛肉想销往全国各地,还需要完备而强大的物流运输链条。青海海沃商贸有限公司是以青海牦牛为核心的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在广州、南京、重庆等地都建立了输出地窗口,供应链遍及京津冀、长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为全力支持农牧产业发展,大通县税务局“农牧税收团队”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建立“一户一册”政策账单,向辖区内纳税人进行政策精准宣传和推送,走进企业面对面讲解农牧产品生产、销售、收购等方面涉农政策,“定制化”开展企业申报、涉税风险、涉税业务等方面的辅导。

“2023年以来,我们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约7.2万元,享受增值税免税达48.13万元。”海沃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伊先生说。目前,公司已在全县范围内建成20个乡级服务站、172个村级服务点,累计带动种养殖户5257户,户年均增收4000元,产生经济效益2100万元,实现年销售额3840万元。今年5月,青海大湾区乡村振兴运营基地筹备会暨大通牦牛发车仪式在大通县举行,6万多斤牦牛肉走上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