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提升税收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将税收大数据应用于纳税信用管理全过程,以“纳税信用管家”管理服务体系为载体,精准捕捉纳税信用变化趋势,精细分析纳税人现实需求和信用诉求,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纳税信用数据应用仍有完善空间
目前,纳税信用评级制度已经建立。纳税信用数据能够起到展现涉税行为规范程度的作用,以增强管理服务针对性,提升税费服务水平。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纳税信用数据应用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空间。
一是缺少失信行为预警的信息化手段。全国现行纳税信用评价涉及100余项指标,对应纳税人申报、缴款、信息备案等100多种涉税行为。一些纳税人因为对指标细节了解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自身失信行为,从而导致信用失分。若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提醒纳税人纠正失信行为,其纳税信用分值及税法遵从度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是纳税信用的数字化展示渠道不足。税务部门每年都会公开A级纳税人名单,A级纳税人会得到一块荣誉牌,但A级纳税人在制作标书、宣传介绍等场景下,仍需要将荣誉牌进行扫描使用。B级以下纳税人的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展示渠道较少,当B级纳税人投标或开展各类合作,需要提交相关凭证材料时,他们要到办税服务厅打印纳税信用评价等级证明。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在获取和使用过程中有不便之处。
三是信用评价过程中数据及时性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当前,纳税信用年度评价结果于次年4月后集中发布,较多信用失分纳税人是在得知评价结果后才会关注自身失分情况,而此时再修复已为时较晚,修复效果也不佳。如何在纠正失信行为、修复信用评价方面发挥好大数据“快”的优势,还有探索的空间。
四是信用联合激励的数据网格尚不健全。就目前来看,尚缺少一个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领域信用联合激励的数据网格体系,纳税信用的社会影响力还不够,未能充分融入社会信用激励体系。
应用大数据优化纳税信用管理的实践
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在运用好税务总局下发的纳税信用预警提醒指标模板的基础上,按照“设置信用预警指标、全程跟踪识别风险、分析习惯精准提醒”的设计思路,打造了集“信用查询、信用预警、信用修复、信用激励”功能于一体的“纳税信用管家”管理服务体系,纳税人可通过电脑端、手机端访问网页版“纳税信用管家”,也可通过“纳税信用管家”微信小程序享受全链条纳税信用服务。“纳税信用管家”自2023年7月上线以来,全省83万户预评级纳税人中有22.19万户纳税人信用分值得到提升,A级、B级企业增加2.02万户,同比增长10.1%。
一是建立数字模型,智能预警失信风险。贵州税务部门将纳税人涉税行为习惯和共性高频风险点进行梳理归集,形成数字模型,包含25个重点指标、69个常规指标,并定期对纳税人申报、缴纳、信息报告等涉税行为数据进行扫描,将预判的失分风险及时通过“纳税信用管家”微信小程序向纳税人推送,引导其尽快及时纠正失信行为。同时,在“纳税信用管家”中设置“信用预测”模块,该模块根据纳税人的日常涉税行为进行“预打分”,纳税人可通过打分情况判断自身是否存在失信行为,常态化引导纳税人规范涉税行为。“纳税信用管家”推出以来,已向全省纳税人推送未及时申报、未及时缴税等预警提醒信息677.75万条,纳税人收到预警提醒后通过及时查找问题、及时自我规范,涉税失信行为大幅减少。截至目前,全省未申报纳税人数量较上年同期下降22.39%、未按规定缴纳税款情形较上年同期下降21.96%,税法遵从度明显提升。
二是打造管理服务闭环,增添信用修复便利。贵州税务部门打造“数据比对—即时提醒—修复引导”的管理服务闭环,通过扫描纳税人涉税行为数据,对已触发扣分指标的纳税人在24小时内推送信用修复提醒信息,并在修复提醒信息中展现扣分情况、修复时间、修复加分、修复链接等相关内容,纳税人点击修复链接后即可直通电子税务局进行更正。截至目前,已有18.78万户纳税人通过修复提醒,及时在线上线下进行修复操作,平均每户修复分值约2.52分,在全国2023年度纳税信用评价中,全省A级纳税人户数同比增加30.14%。
三是开设数字展示窗口,满足多元场景运用。贵州税务部门将纳税人各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数据汇集至“纳税信用管家”中的“信用查询”模块,纳税人可一键查询近年来信用评价结果,一键生成信用电子牌二维码,在工程招标、银行贷款、企业合作等场景中,供纳税人相关方扫描查看,大幅提升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使用便利度。“纳税信用管家”平台推出后,“信用查询”浏览量达235.45万次,平均每户纳税人查看18.45次。
四是探索搭建信用联合激励平台,扩大倡导诚信社会效应。一方面,将“税银互动”模块嵌入“纳税信用管家”,C级以上纳税人可实现贷款一键测算额度、一键申请。“纳税信用管家”推出半年内,全省通过“税银互动”发放贷款78.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4%,惠及8685户纳税人,较上年同期增长19.5%。另一方面,通过邀请文旅、食宿、交通等行业商家免费入驻“纳税信用管家”,将纳税信用激励拓展至衣食住行方面。目前已有13个行业160余户商家上架信用特惠券16万余张,切实提升诚信纳税人获得感。
进一步提升纳税信用管理质效的思考
一是搭建纳税信用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纳税信用数据是“信用+风险”税务监管体系的重要基础。对此,可以“纳税信用管家”平台为载体,通过对纳税人易失分指标情况、信用级别变化情况、“税银互动”贷款情况等进行多维度统计,搭建纳税信用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按需为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收分析等动态生成各类统计图表,提供数据支持。
二是利用信用数据为中小企业精准“画像”。以纳税信用预警指标为基础,对中小企业身份特征、需求偏好、行为习惯等进行精准“画像”,为其提供开户、申报、缴款等全生命周期的税务管理服务,并出具企业“健康诊断书”,深入企业开展涉税政策辅导,为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是加强信用数据应用的内外联动。对内,建立纳税信用管理服务团队,帮助税源管理部门提高疑难业务处理效率,形成工作合力。对外,加强与市场监督管理、工信、工商联等部门的协作,制订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信用培训计划,定期开展专题辅导和跟踪服务,助力壮大经营主体规模,提高A级和B级纳税人占比,强化对C级、D级纳税人的管理。
四是持续发挥信用数据在夯实征管基础的长效作用。纳税信用是对企业涉税行为的综合评价,也综合体现了税收征管水平。扣分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税收征管的薄弱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对扣分频次、户次较多的指标,如涉及非正常户管理、未按规定期限申报缴税、代扣代缴税款、填报财务报表、报告开立(变更)账户、报送财务会计制度等事项,应予以高度重视,建议系统化制定各类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持续夯实征管基础。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六盘水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