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者。以笔者所在的上海市金山区为例,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质”与“量”的双提升。目前区域内共有约1200家高新技术企业,近3年户数增长率为7.39%,总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为20.36%,在地方经济创新元素聚集、激发科创活力中起到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提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监管和服务水平,防控高新技术企业涉税风险,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金山区税务局多次开展调研走访和座谈活动,深入了解税务监管难点和高新技术企业涉税需求。调研发现,从税务部门监管的角度来看,税务部门对研发活动的技术认定仍存在困难,尤其对是否属于对现存产品、技术或工艺流程进行的重复、简单改变等负面活动难以确认,往往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委员会或其他科技鉴定机构才能判断。从涉税需求来看,高新技术企业存在政策适用准确性、研发费用归集规范性等方面的担心。在研发费用归集范围方面,部分企业存在混淆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会计处理三者规定的情况,导致错享漏享税收优惠政策。
针对上述问题和需求,笔者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更精准监管,提供更精细服务。
监督前置,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风险防范。围绕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审核及后期辅导,推动与科委等相关部门探讨集辅导与培育为一体的合作路径,构建“提前预审、问题初审、辅导约谈”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制。面向区域内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中的潜在孵化培育企业,结合风险识别体系及时收集高新技术企业预审相关资料,事前开展认定指标审核,推进前置辅导。
数据驱动,防范高新技术企业涉税合规风险。建立完善风险“即扫、快核、立改”防控机制。分析研判申报数据,深挖企业首次申报未享受优惠政策的原因,对研发费用归集不规范的企业进行细化辅导。常态化开展风险排查工作,把研发费用列支情况、表间逻辑比对等风险指标纳入日常风险防控体系,开展动态提醒和管理应对。
协同共治,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强化创新赋能。与科技部门从政务服务、科技创新等多方面横向配合联动,深化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研发优惠政策效益分析等合作,打通数据壁垒,挖掘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全面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实现多角度筛选定位,做到税费优惠政策潜在适用企业底数清、情况明,点对点向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与纳税服务,确保企业知政策、会申报。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金山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