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社会财富的分配始终是社会矛盾的焦点。
2013年,世界银行为全球设定了到2030年要实现的两大目标。一是终结极度贫困,将全球极端贫困人口降低到3%以下;二是促进各国共享繁荣。
税收不仅直接参与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而且可以影响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日前,中国税务出版社推出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中国开放型经济税收发展研究报告(2022—2023年度)》的年度研究专题成果《税收促进共同富裕的国际比较研究》,对税收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国际比较研究,探讨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优化税制思路。
该研究报告分为7个部分,包括税收促进共同富裕相关理论的比较研究,共同富裕框架下的税收理论比较研究,居民收入分配的国际比较研究,税收参与初次分配的国际比较研究,税收参与再分配的国际比较研究,税收参与第三次分配的国际比较研究和构建共同富裕财税智能化调节机制国际比较研究等内容。报告认为,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税收调节作用往往面临公平与效率的选择,税收调节再分配应注重调整税制结构,提高直接税的比重,优化间接税内部税种结构,以助力应对分配不均的困境,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次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对收入的第三次分配,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报告提出,我国税收再分配效应尚有改善空间。建议个人所得税应逐步将更多的收入类型纳入综合所得征收范围,逐步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制度,严格管理经营所得的核定征收制度,加强信息监管,规范地方财税优惠政策,讨论引进个人所得税税收抵免制度。
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施政原则,是在促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缩小贫富差异。书中提出,建立共同富裕评价体系及其智能化调控机制,进一步稳定宏观税负水平,继续对低收入群体减免税或退税,实施低收入对象社保免除制,建立完善智能转移支付机制。
报告最后,对构建财税智能化调节机制开展国际比较研究,介绍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要素和分配社会财富应考虑的影响因素,从量化的角度建立起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及其智能化调控机制。报告阐述清晰,问题提出中肯,事实根据充分,对于创新税收政策、助力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