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青海 感受藏在三餐四季里的风土人情

2024年07月19日 版次:02        作者:杜亚萍 韩世峰

6月26日,第一届青海省旅游发展大会在青海海南州共和县举行;7月6日,第二十三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青海体育中心开幕;7月11日,第七届青稞酒文化旅游宣传展示活动盛大开幕……最近,青海文旅方面的重大活动接连举办,青海旅游迎来高峰。

去青海,既能感受“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环境,更能感受藏在三餐四季里的风土人情。青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心中的“诗与远方”。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青海全省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总花费1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和20%。

经典!传统面食中的高原特色

拉面、馍馍、糌粑……青海高原上经典的传统面食,是很多到访高原游客的必尝食品。

“一团面、一张案板”到全国3.26万家店面,20万人从业,营收200亿元,青海拉面产业已成为在全国叫得响、走得稳的美食品牌。

青海拉面不仅拥有独特的浓香,更体现着拉面师傅的非凡“绝技”——拉出的面条之细,在2毫米的针眼可以穿过42根面条。

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近期举办的拉面职业技能大赛现场,周边各大拉面餐饮企业的师傅前来献艺。“我们目前已在大通县商业圈开了三家分店,税务干部定时上门辅导,提醒我们发票额度是否需要调整,每次宣传辅导都能精准切中我们的涉税难点。”参加大赛的苏穆轩餐饮有限公司负责人苏慧泉说。

拉面靠的是味道和技艺,馍馍里则“揉”进了青海人的朴实。遍布青海各市州的馍馍铺为市民提供了日常主食。“铺子店面虽然不大,但税务干部也会上门辅导,教会我们通过网页或者青海税务App申报纳税、领用发票。”在西宁市,一家馍馍铺店主表示。

高原的青稞食品也是面食的一大特色。位于果洛州玛沁县的“宫廷藏餐吧”是一家藏文化主题餐厅,也是全州范围内唯一一家藏西餐结合的餐厅。“现在申报有电子税务局,政策咨询有12366,还有专门的‘税费管家’给我们一对一服务,很好。”餐吧负责人说。

美味!天然牧场里的肉质品牌

刚察县华尔塘家庭牧场是以牛羊养殖、销售为主的小规模纳税人,去年仅“能繁母羊”一项销售收入就达到150多万元。“税务干部经常上门为我们辅导税费政策,去年我们享受了约8万元的税费减免。”华尔塘家庭牧场法定代表人项吉太加说。

据统计,刚察县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与家庭牧场共160余户,刚察县税务部门在税费服务和政策落地上持续发力,加强实地走访调研,快速响应纳税人缴费人诉求。

要让牛羊肉卖得出、卖得快,打造多元化的产品必不可少。青海河南县近年来推出的牦牛肉饺子,凭着独特的味道不断“出圈”,销售量持续增加。在河南县青清海农牧科技商贸有限公司的饺子加工车间,多台自动化机械开足马力同时运行,一袋袋加工完成的订单饺子将从这里送往西北地区各地。“2023年,我们公司享受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优惠,减免了2.9万元。我们更有信心提升生产工艺,争取把牦牛肉饺子卖到全国各地。”公司负责人苏见弟说。

除了韧劲十足、口感鲜美的牛羊肉,更有“酸辣里脊”这道青海“老八盘”延续着百余年的青海风味。为助力行业发展,湟源县税务局“税小丹”服务团针对行业生产零散式、家庭化、规模小的现状,支持辅导业内规模较大商家开展连片化、规模化发展,努力做大做强。“税务干部主动帮助我们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涉税难题,让我们更有信心做好特色美食。”湟源湟珍御膳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玉兰说。

怡人!地域风貌中的小吃气象

市井长巷,聚拢是烟火,摊开是人间。

走进海东市平安驿袁家村民俗文化旅游小镇,古朴的建筑、地道的青海风味,使其成为青海小吃街区名片。“我们想让更多游客了解青海酿皮,把酿皮卖到更远的地方。”袁家村才乡酿皮店店主马成花说。

得知辖区内酿皮企业有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新工艺的意向,海东市税务局逐户调研走访,详细了解企业发展经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展点对点辅导,发挥税收政策撬动作用,支持企业不断创新。

状如凝脂、浓稠适宜、清香怡人……2008年,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凭借一款“青海老酸奶”,红遍全国,并逐渐发展成为乳品行业中的龙头企业。目前,公司年销售额达7.27亿元。“在企业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中,税收优惠给了我们充足的资金支持。2023年至今,我们享受各项税费减免约710万元。”企业财务负责人陆瑞清说。

玉树州税务局精准聚焦“牦牛酸奶”产业发展需求,及时梳理税费优惠政策,组建“税费管家”服务团队开展走访调研,对相关企业提供定点沟通、专人对接的精准服务,确保企业业务办理顺畅,政策享受无碍。

“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随着青海旅游高峰期的到来,青海美食又将迎来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