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2024年碳定价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

电力和工业行业碳定价最为常见

2024年07月19日 版次:08        作者:杨芳 张逍遥

碳定价是将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社会成本纳入经济决策的一种政策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产生广泛的环境、财政和社会效益。今年5月,世界银行发布《2024年碳定价现状与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内容涵盖2023年4月—2024年4月,各国碳税、碳排放交易体系和碳信用机制等直接碳定价措施及发展情况。《报告》显示,尽管碳定价在诸多层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要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各国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全球已实施约110项直接碳定价工具

碳定价可以分为直接碳定价和间接碳定价,直接碳定价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的货币单位表示,包括碳税、碳排放交易体系和碳信用机制等;间接碳定价包括取消燃料补贴、征收燃油税等措施,主要用于增加收入或道路基础设施融资等非气候目标,对碳价格也会产生影响。

目前,全球实施的碳税和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数量为75项,其中碳税39项、碳排放交易体系36项。《报告》显示,2023年4月以来,新实施的碳税和碳排放交易体系共有2项,一项是澳大利亚将其保障机制与国家自主贡献协调一致,并将保障机制纳入基于排放强度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另一项是匈牙利对获得至少一半免税额度的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参与者实施的新碳税。据统计,截至2024年4月1日,运行中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和碳税涵盖了近1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4%。

碳信用机制方面,目前全球有35个碳信用机制,自2023年以来新增5个,包括智利、葡萄牙、沙特阿拉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和美国华盛顿州。此外,印度、泰国、越南等11个国家正在考虑将碳信用机制作为其政策组合的一部分。

《报告》分析,尽管目前部分国家(地区)正在考虑实施碳税和碳排放交易体系,有望提高全球碳排放覆盖率,但短期内覆盖率超过30%的希望不大,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宣布的到2030年覆盖60%的目标更是相距甚远。

半数以上碳定价涉及电力和工业行业

《报告》指出,超过一半的碳税和碳排放交易体系涉及电力行业,超过四分之三的碳税和碳排放交易体系涵盖工业行业(包括采矿业)。由于采用排放点监管模式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允许交易和对冲,为碳排放较大的国家(地区)提供了更大的跨期灵活性。因此,电力和工业行业多运用碳排放交易体系。相较而言,道路运输和建筑行业更多运用碳税,主要针对燃料进行征税。

目前,各国政府正在探索对海运、航空运输和废弃物处理等非传统行业设定碳价格。比如,我国上海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试点于2016年开始涵盖了海上运输的碳排放;韩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也于2021年开始将范围扩大至海上运输的碳排放;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已经开始分阶段纳入所有进入欧盟港口的大型船舶(总吨位≥50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2026年起还将考虑纳入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排放。

同时,针对具体行业的碳定价多边举措不断发展。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领导的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要求航空公司购买碳信用额度以抵消高于基准的排放量,进而稳定国际航空的二氧化碳排放。2024年初为自愿阶段,2027年将进入合规阶段。

碳价格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报告》显示,2023年,碳定价收入继续增长,全球碳税和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总收入为1040亿美元,增长约4%。其中,碳排放交易体系占全球碳定价收入的70%以上,这是因为碳排放交易体系覆盖的排放量更大,且欧盟等大型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价格水平较高。但是,近期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价格有所下降,2024年全球碳定价收入可能会下降。

过去一年,大多数碳定价工具的名义价格都有所上涨,超过一半的碳税提高了名义税率。新西兰、韩国、欧盟和英国等国家(地区)的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名义价格下降,约占全球排放量的5%。《报告》分析,各国(地区)价格下降的驱动因素各有不同。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价格下降,主要是受能源价格危机后的经济停滞和化石能源消费减少的影响;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价格下降,这主要因为未来几年可能出现超额补贴,引发了市场预期不确定。

整体来看,目前的碳价格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1.5℃以内。2017年,碳定价高级别委员会得出结论,碳价格在2030年需要达到每吨二氧化碳当量50美元—100美元,才能有望将温度上升控制在2℃以内。2024年,只有巴西、中国、哥伦比亚、法国、印度、意大利和南非这7个国家的碳定价符合高级别委员会的建议,但其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足1%。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估计,2024年将升温控制在1.5℃的边际减排成本,为每吨二氧化碳当量226美元—385美元,现有的碳价格均低于这一水平。尽管碳税和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碳收入不断上升,但目前的碳价格无法推动实现《巴黎协定》温度控制目标。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徐州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亚太鹏盛税务师事务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