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无人机按照指定航线自动完成检验标本运送任务;在重庆长寿湖景区,游客坐上观光直升机在空中欣赏旖旎风光……作为全球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低空经济”,正加快融入重庆各行各业。重庆税务部门紧跟低空经济发展步伐,落实落细相关税收政策,全力支持低空经济迎风起飞。
走进位于巴南区大江科创城的重庆宗申航空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各自岗位上进行产品的装配、测试、包装等工作。“研发航空发动机前期,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创新的支持,降低了我们的研发成本。去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约3700万元。”宗申航发财务负责人李顺平说。
作为全国工业重镇,制造业一直是重庆的优势。数据显示,重庆现有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40家,全年完成产值80.3亿元。为支持引导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重庆市税务局推出17条举措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20条举措助力制造业升级,联合科技部门组建专家团队,开展了25场“税助新质”惠企政策主题宣讲活动。税务部门还深化“政策找人”,根据辖区企业的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建立相应清册,点对点推送相匹配的政策信息。
去年全年,重庆制造业企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约100.5亿元,累计有7000余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近400亿元。这些资金为重庆企业创新发展持续注入动能,助力企业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目前,重庆已基本形成通用航空“整机+核心部件+配套制造”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条。今年下半年,重庆仙女山机场将与华夏云翼、鹿峰通航等多家公司驻场开展低空游览、驾照培训、高空跳伞等活动,预计拉动低空飞行消费超百万元,以更多应用场景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