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华坪镇万亩黄连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区,只见连绵不绝的山林田野间,一株株黄连整齐伫立,长势喜人。当地税务干部走访园区,了解运营状况,落实“一企一策一服务”。
镇坪县位于秦岭以南、大巴山北麓,森林覆盖率86.4%,气候温和多雨,是全国四大“药带”之一,素有“巴山药乡”之称,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税务总局镇坪县税务局不断优化办税缴费服务,改善营商环境,助力镇坪县打造中药首位产业,取得产业提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多赢效果。
近年来,镇坪县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有力支撑“七镇十村百基地”工程,推动黄连、玄参、重楼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建成种苗示范基地1万亩、标准化林下种植基地10万亩。
只有药材好,药才能好。镇坪县赵家坝林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安华介绍,目前合作社带动农户的发展模式变单打独斗为标准化种植,从源头上保障了药材质量,提高了镇坪黄连在中药材市场的竞争力。但是,张安华也遇到一个难题:大伙儿不懂如何与税收打交道。镇坪中药材种植多为合作社、家庭农场形式,怎么才能合法合规办好涉税业务呢?为此,镇坪县税务局将政策宣讲课堂开设到村里,手把手指导农户使用电子税务局进行网上申报,点对点宣传自产农产品税收优惠政策。
为推动中药产业持续壮大,镇坪县出台奖补办法,每年统筹近亿元资金支持药材基地化、园区化、标准化种植。该县先后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出台中药产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奖补政策,部署科研项目120余个、产业链项目30余个。
镇坪县税务局聚焦中药产业链,整理出集“减、免、缓”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于一体的绿色山林经济政策。同时,该局党委班子带头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建立“一户一台账”机制,落实“一企一策一服务”,用税收大数据为企业“体检”,向企业预警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等。
镇坪县秦巴自然绿植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主营中草药提取加工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标准厂房9000平方米,年提取物生产能力3000吨,当前主要产品为葛根黄酮和绞股蓝总苷。“在发展过程中,税务部门为我们讲解从增值税到企业所得税的各项政策。”公司负责人栗永斌说,尤其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让企业获得感很直接,鼓励了企业在创新之路上大胆开拓。
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葛根素提取等5个中药产业项目在镇坪相继落地,吸附中药提取、原料药生产、冷链物流等延链补链企业先后投建投产,26个系列产品已投入市场。为适应新兴产业链蓬勃发展下的税费征管新形势,镇坪税务部门采取“办前推送、办中提醒、办后复核”的方式,提升企业税费申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帮助企业做到“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应纳尽纳”。
目前,镇坪县中药产业“一村一企一产业”模式持续深化,形成企业出资金抓经营、集体经济出土地入股份、群众出劳力赚工钱的共富综合体。全县46家中药企业采取流转、入股等方式,盘活12万余亩林地土地、500余户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推动林药结合、药旅融合,与1.5万余农户一道在中药产业链上共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