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聚焦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探索实施“税务分局(所)纪检监督协作区”监督模式,由税务分局(所)的“一对一”内部监督模式向多个税务分局(所)联合成立纪检监督协作区的新模式转变。
健全机制 创新监督体系
为破解基层税务部门纪检监督工作中“不愿干、不会干、不敢干”难题,亳州市税务局党委纪检组制定《关于设立税务分局(所)纪检监督协作区试点实施方案(试行)》,以“区域划分、优势互补、共享协作”为原则,构建“1个城区分局+N个基层税务分局(所)”的监督模式,提升协同能力。
“我们选取了下设基层税务分局(所)最多的蒙城县税务局进行试点,以检验方案的可行性。”亳州市税务局党委纪检组副组长刘军介绍,根据试点方案,蒙城县税务局制定纪检监督协作区工作操作指引及相应配套制度,指导纪检员有效开展监督工作。
“我们成立了3个协作区,每个协作区负责4个税务分局(所)的监督工作,并实行轮换监督。”蒙城县税务局党委委员、纪检组组长姬翔介绍,该局依托现有的组织体系,将协作区纳入该局纪检部门统一管理,并由业务素质过硬的业务骨干担任协作区负责人,负责日常工作。通过统一调度协作区内纪检员开展重点事项监督,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县局党委纪检组报告,协助党委纪检组开展提醒谈话、批评教育。
蒙城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丁小中介绍,该局及时总结监督检查经验,通过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廉政走访、调阅查核、约谈提醒等方式,推动税务分局(所)党支部压实责任,实现监督检查质量和效率“双提升”。
精准施策 注重监督实效
据了解,纪检监督协作区建立月度季度例会、定期反馈、考核奖惩等相关制度,并制定《协作区监督事项清单》,明确3大类20个项目的监督重点、监督方式和操作方法,易于纪检员操作。在每次开展监督工作前,由纪检部门征求纳服、法制、税政、党建等部门的意见建议,筛查重难点、梳理薄弱点,下发具体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自纪检监督协作区建立以来,我们把组织收入、欠税管理、‘八小时外’监督等作为监督重点。”蒙城县税务局第一协作区纪检员王建军说,自试点方案下发以来,该协作区开展多轮监督检查,共发现问题84条,立行立改32条。同时,在监督期间,协助基层税务分局(所)开展酒驾醉驾、吃拿卡要等专项整治,谈心谈话17人次、征集到意见建议8条。
“纪检监督协作区模式能够有效整合基层监督力量,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监督力量薄弱、人情干扰等问题,推动提升监督效能。”亳州市税务局党委委员、纪检组组长刘芳表示。
全面推开 加强成果运用
作为一名基层税务分局纪检员,蒙城县税务局城关税务分局纪检员张伟切实感受到协作区为监督工作带来的益处:“协作区模式让我们知道了‘去监督什么,如何去监督’,从而让监督在基层落地落细。”
蒙城县税务局乐土税务分局党支部书记方伟也有相同的感受:“以前在日常监督时会有‘得罪人’的担忧,协作区建立后,作为一名既要监督协作区内其他成员,又要接受其他成员监督的支部书记,我既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学习别人的先进做法,开展监督工作也更有底气了。”
有了试点的经验,纪检监督协作区模式在亳州税务系统全面推行。目前,全市共建立9个协作区,安排45名纪检员作为协作区监督员,覆盖监督全市所有基层税务分局(所)。利辛县税务局围绕“主体责任落实”开展监督,通报整改6方面16个问题;涡阳县税务局围绕新增欠税风险开展专项监督,今年6月新增欠税户数环比下降43.59%,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监督质效。
亳州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权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继续优化监督方式,统筹监督力量,强化成果运用,推动基层税务部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