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税收大数据服务统一大市场建设

2024年07月24日 版次:07        作者:展培松

税收是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税务部门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今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要求,持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稳步推进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推广应用,扩围上线全国统一的新电子税务局,深化拓展税收大数据应用,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治理效能;切实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到2025年基本建成功能强大的智慧税务,全方位提高税务执法、服务、监管能力。税收大数据具有规模大、类型多、价值高、颗粒度细等优势,既能宏观反映经济运行态势,又能微观反映经营主体活力。笔者认为,要用好大数据,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深化税务公共数据对外开放。充分开放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特点之一。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有助于推动公共服务透明公开和增强数字政府效能,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目前各省税务局网站向公众提供的数据查询项目、范围、内容不一,建议统一对外提供的数据查询内容,可考虑参照企查查、天眼查等网站设计理念,打造全国统一版企业一户式查询,以企业为维度,将企业基本信息、欠税信息、重大违法信息等允许对外公开的内容集成,便于公众查询与社会监督。

依托数据为经营主体提供增值服务。加强对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企业的服务,不断创新构建需求采集体系,对产销困难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为供需双方有效搭建供销匹配对接,为产业链强链补链升链提供税务助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深化税收大数据运用,根据企业纳税申报、财务状况、发票进销、库存变化、景气情况等,分析企业经营状态,结合动态信用、动态风险,对高信用、低风险困难企业,精准推送供销服务、“税银互动”等,提供“输血”功能,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打造无差别跨省办税体验。提供高效规范的服务,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点。跨省异地便捷办税,有利于促进企业及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依托电子税务局,推动更多税费事项全程办、批量办、跨省办。将税收政策指标化、标签化,通过税收大数据对纳税人“精准画像”,实现税收政策精准直达,精准判别应享未享、错误享受等,构建“精准推送、智能交互、办问协同、全程互动”的征纳互动服务机制。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将各省(市)跨政府部门办理的税费事项统一,进一步拓展网上“一次办”税费事项范围,让经营主体在各地均能享受均等化服务,提高“好办事”的便利和“办成事”的效率。

持续推动跨省联合监管。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要素。统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通过税收政策的规范适用、执法标准的统一,将首违不罚、自由裁量等内嵌电子税务局系统,避免各地政策执行口径不一造成相互矛盾、税负不公,进而稳定经营主体预期,有效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从税务稽查典型案例库中提炼共性指标,探索处理、处罚智能化判断,推动稽查案件“同案同罚”,促进公平公正执法。不断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持续推动数据共享、联合研判,促进执法信息跨省互通、执法结果跨省共享,提升跨区域经营主体遵从度,促进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