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据《中国青年报》7月18日报道,近年来,辽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制造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辽宁省通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建成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累计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2家,聚焦智能化,实施智能制造,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222个、智能工厂115个。
“非常欢迎税务报采访调研组,到一线报道辽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新成果。希望你们通过采访调研,为辽宁税收工作提出宝贵建议。”近日,当记者来到国家税务总局辽宁省税务局采访时,见到了该局党委书记、局长许光烈。记者在交谈中发现,作为辽宁省税务局“一把手”,许光烈一直在思考:税务部门如何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向新而动,善作善成。”在许光烈看来,辽宁产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集聚着一批“国之重器”。税务部门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既要从全局着眼,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立足税收职能做好整体规划,也要结合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实际情况,分周期、分领域、分项目、分环节精准施力,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助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推动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生机。
——要有学习者的自觉。去年7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再次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我们要深刻领悟提出这些要求的时代背景,系统分析落实这些要求的现实基础,扎实谋划实现这些要求的基本路径,真正把辽宁的省情摆进去,把税收的职能摆进去,把沉甸甸的责任摆进去,从实践的角度学懂弄通。”许光烈说。
——要有执行者的坚决。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质态,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拥有不凡的生命力。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要素被广泛使用,既包括新的生产资料、高素质劳动者,也包括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使用,还包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知识积累。特别是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资源已经成为关键劳动对象进入生产过程,并将充分赋能生产活动的全流程和各环节。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落实落细税收优惠政策至关重要。正如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学术副院长王勇撰文所言,相较于政府补贴,税收优惠是一种更科学的支持方式,有助于减少政策扭曲,鼓励企业将更多资金集中到研发上。
“新质生产力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决定了税务部门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关要求时,具有较强的挑战性。”许光烈表示,作为税务部门,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摸清辽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底数,搞清楚关键核心技术、重要成果转化和前沿基础研究的真实情况,从创业投资、人才引进、研究与试验开发、成果转化等不同环节,落实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各项税费优惠,给企业“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坚决做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同时,聚焦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雏鹰企业等不同经营主体在创新过程中的涉税诉求,开展差异化税费服务,通过税务部门的有效作为,持续在空气中释放“创新的味道”。
——要有创新者的魄力。改革者进,创新者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梁启东告诉记者,无论是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还是实现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对企业而言都非易事,迫切需要金融、税收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在许光烈看来,基于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类创新,税务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同样需要创新。一方面,随着企业创新力度和广度持续加大,税务部门需要进一步整合内外部资源,建立横向跨部门、纵向跨层级的高效服务机制,以快速响应各类经营主体的涉税诉求,持续增强企业税收政策适用的确定性。另一方面,税务部门也要持续跟踪企业的创新动态,尤其要加强对新业态的深度研究,厘清交易实质、用准政策条款、防范潜在风险,必要时及时提出完善税收政策的建议,逐步打造税收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辽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