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峦烟霞不出此山,苍岳翠碧尽出其间。位于江西省中西部的武功山,因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而闻名。武功山海拔1918米,其最高峰的金顶,常年云海环绕,游客仿佛置身天空之中。
早在东汉时期,道教名士就开始在此地修身。南朝时期,陈武帝将山名改为“武功山”,自此名声远扬。唐宋以来,诸多文人学士如徐霞客等仰慕其名而登山游赏、吟诗作赋,留下许多珍贵的墨迹。久闻武功山大名,借着7月休假的机会,我和同事相约,一人一包一杖,朝着云海星辰开始了我们的“特种兵式旅行”。
林深处赏奇景
不知是前夜的雨水还是今朝的薄露,初入山径,脚边土地湿润,抬眼望去,石梯延伸向上,如入云端,蜿蜒曲折不知绕了几个弯。脚下虽潮湿,脚步却出奇地轻,大概是因为满眼想寻山中奇景,心中涌起一股热潮,步履也轻快了起来。
一路爬升,出了青翠的竹林,又进墨绿的松林,不久便接近了铁蹄峰。远处的山峰在氤氲的云雾中时而升起时而落下,如海市蜃楼般,万亩草甸披盖其上,神韵流动,令人心摇。
行进途中,天空飘起了小雨,绵绵的雨丝缠绕着呼吸,每一口都是久违的清新。待到雨过天晴,天际渐渐开阔,我们已然身处云海之上,手边的云雾似是可以随意抓起,眼前的天与山已浑然一体。
云之巅见繁星
山脊之上,风卷云舒,我们一路穿行在迷雾中,不久便临近江西海拔最高峰的金顶。这里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我们忍不住举起手机来上一句“City不city?”随后便到观音宕寻找当晚安营扎寨之所,路上偶遇来自江西省内外的300余名特警队员在此演练,我们这两个来旅游的“特种兵”遇到了真正的特种兵,倒是颇有些意趣。
此刻的金顶,晚霞流转出醉人的柔光,我们往草甸更绿处走去,迎着苍茫云海吹来的风,不自觉地张开双臂。只可惜,还没来得及迎着夕阳找到最佳的剪影拍摄角度,远山炊烟徐徐升起,暮色已渐渐压了下来。
不同于白天随处皆景,夜晚的金顶是沉寂的黑色,不过这抹黑色让人内心多了几分平静。我们坐在高山草甸,谈笑之间,恍然发现自己早已置身于无垠星海。长夜繁星,伸手便可揽月,如果再顺便牵住几颗星星,似乎就能一同捧进梦乡。
晨曦微光叫醒了一群等日出的人。淡红的天际,碧蓝的云海,屏息等待那颗红日跃起。山那边不时飘来一朵云,似一股卷着轻烟的风,直直朝我涌来。日照金顶,转眼山迹的轮廓被描上了金边,波涛云海间,沐浴着朝辉的我们继续前行。
沉浸式智能游
过了金顶,我们顺着泉水的方向一路直下。跟上山时遇到小雨不同,下山的路伴着虫鸣啁啾,青葱绿地也在天开之后显得分外活泼。越接近山脚处,人声越是明显,我们边走边在景区推荐的“720度全景虚拟游”智能系统里捕捉美好:花岗岩穹隆、Z字形高山瀑布群等地质遗址景观,世界最大的巨型活体灵芝、植物界的“大熊猫”银杉等珍稀植物尽收眼底。
在山脚下的24小时“特种兵”服务驿站,我们卸下背包和疲倦,在沙发上小憩。听工作人员提起,今年景区门票和索道收入已破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4%。收入的增加带来了旅游体验的持续优化,不仅体现在沿途的服务站和配套的软硬件设施,还有智能停车场管理、智能电子票务、三维地理信息等13个智能系统,加上完善的公共交通、游客集散体系,以及全媒体矩阵的旅游攻略等全程贴心服务,让我们在“云端之巅”收获了一份独有的体验,也让我们沉浸式地来了一场身心净化之旅。
眼下,武功山世界地质公园国际帐篷节、武功山国际越野赛等大型文旅活动正在举办,一批将非遗民俗、美食文化、潮流玩法深度融合的新场景也在陆续推出……我想,我还会带着一份新的期待再度到访武功山,感受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另一番新潮景象。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萍乡市湘东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