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大连市庄河市黄金社区,街道干净整洁,街边的垂柳绿意盎然,排列整齐,社区旁的热水河清澈见底,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河畔花园里荡漾……这个老社区焕发着勃勃生机。看着清新优美的社区环境,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个无人管理、人人嫌弃的脏乱差小区。
说到社区环境的转变,国家税务总局庄河市税务局退休干部邓长敏功不可没。2010年退休后,邓长敏开始投身社区志愿服务,努力为庄河市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成为大家口中“样样管”的邓大爷。14年间,他先后获得“大连好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2018年,获得大连市慈善总会颁发的“慈善终身金奖”。
“社区是我发挥余热的好地方”
2010年冬,邓长敏退休,刚刚退休时,他心情有些低落,于是开始寻找新的“落脚点”,他想,“虽然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但人生的岗位还要继续。”后来,通过几次去社区办事,他发现自己生活的黄金社区设施陈旧,无人管理,社区附近的热水河岸垃圾成堆……看到这些问题,邓长敏找到了新的方向,“人们向往的美好环境,就是我的奋斗目标,社区就是我发挥余热的好地方。”
于是,他开始清理热水河沿岸一公里多长的垃圾带。每天一大早他就起床,中午回家吃口饭再去接着干到天黑。春天种花,夏天除草、修剪树枝、打虫药,秋天清理落叶,冬天整理花坛的垃圾和河面漂浮物。在他的影响下,社区一些居民也参加到义务清理河岸行动中,不到两年时间,河边的走廊彻底变了模样。走在这里,只见河水碧波荡漾,翠柳拂堤,来这里休闲的居民心情舒畅。
看到社区和周边的环境越来越美,邓长敏特别有成就感。回想当初,他说,自己其实是在质疑的目光中做这些的。起初家人不理解,觉得他放着悠闲的退休生活不过,非要“自找苦吃”。身边有的邻居也议论,有的甚至说他是“吃饱了撑的”。对于这些,邓长敏并没有在意,他一边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一边对自己说:“我是做好事,不怕被误解,我要把社区当作家来爱护。”
渐渐地,看到邓长敏日复一日的坚持,大家对他的做法从质疑变为肯定,而且还有不少人在他的带动下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的队伍中。如今,庄河人都知道黄金社区有个“样样管”的邓大爷,每天骑着三轮车载着工具走街串巷,看到哪里不够整洁就动手整修。
把大家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我劳动,我付出,我奉献,我快乐。我要像雷锋、郭明义那样做人,像毛丰美那样苦干、实干、巧干,建设美好家园。”这是邓长敏的口号,他说,自己要像这些英模一样,把大家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社区志愿服务充满酸甜苦辣,邻里之间有时候难免有摩擦,而对于这些家长里短的琐事,邓长敏始终用心帮助居民解决。社区曾经有位小伙子因工作原因,常年外出不在家。因小区老旧,他家的管道老化漏水,影响到楼下的居民,小区又没有物业,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后来,楼下居民到社区投诉。这时街道联系到邓长敏,一同上门劝说,做双方思想工作。老邓楼上楼下不知跑了多少趟,他语重心长地劝小伙子:“大家在一个小区住着就是缘分,远亲不如近邻,有点儿什么事大家要互相帮衬着。”老邓一边劝说调解,一边协助社区找来施工队,帮助小伙把管道修好了,事情终于得到解决。“像这样的事儿,我们要找人维修,往往都会往里搭钱。”邓长敏说,为了邻里和谐,不管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平时,社区的路灯坏了、井盖丢了,邓长敏总是积极想办法。用他的话说,居民的事无小事,只要找到他,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尽自己所能解决。
成立“邓长敏义工站”
邓长敏的善举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一些热心居民也开始跟着他做社区志愿服务。随着影响力的扩大,2018年,邓长敏接受庄河市慈善总会的建议,以自己的名字成立“邓长敏义工站”,参加义工站志愿服务的,有退休老教师,有退休后赋闲在家的原领导干部,还有暑假回家的大学生。
81岁的义工吴玉英,是一位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看到邓长敏把社区当成自己家一样爱护,老人很有感触,想着自己也应该向邓长敏学习,为社区居民尽一份力。近几年,老人在发挥余热的同时,把自己一家人都带进了义工队伍。“干了活、流了汗,为社会作了贡献,心情特别舒畅。”吴玉英爽朗地笑着说。
最近,邓长敏又被中国少年先锋队大连市工作委员会聘为大连市少先队校外辅导员,他十分高兴,准备把自己多年来从事志愿服务的感受讲给孩子们听。他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一颗爱的种子,将来就会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