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全国39个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陕西省商洛市以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成功入选。近年来,商洛市牢固树立“两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市之本,聚焦建设“中国康养之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升级,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为基、绿色崛起的特色发展之路。
为了支持商洛市绿色转型发展,国家税务总局商洛市税务局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税等绿色税收政策,发挥环保税“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作用,推动企业主动减污降排,引导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绿色税制落实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绿色低碳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大部分企业对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绿色转型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笔者通过调研发现,一些企业受思维理念、成本压力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担心资金链、供应链等出现问题,对绿色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出现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难题,影响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对税务部门的调研显示,目前,绿色税收征管体系存在较强的外部依赖性,出现数据交换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工作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影响了绿色税收的征管质效。以环境保护税为例,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污染物排放数据、环境违法和受行政处罚情况等环境保护相关信息,应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定期移交给税务部门。但由于部门间的数据信息系统不一致,税务部门无法自动获取基础信息,需要人工完善动态税源管理,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漏征漏管风险。
落实绿色税制的有益实践
商洛市税务部门聚焦当前绿色税制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宣传引领+综合治理+政策落实”多措并举,引导企业向“绿”、社会护“绿”,助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
强化政策宣传,引导企业向“绿”转型。算好发展账单。组建“税护绿色”宣传服务队,开展绿色税收普法行动,利用税收大数据精准锁定适用绿色税收政策的各类经营主体,通过逐户上门走访等形式,对重点企业开展专项辅导,帮助企业算好环保和效益“综合账”“长远账”,引导企业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节能减排,加速绿色转型。问准涉税需求。建立“键对键+面对面”精准辅导、“线上+线下”跟踪问效的宣传服务机制,通过主动问计问需问效、贴身跟踪服务等形式,了解企业签约、建设、投产各环节的政策需求,量身定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西部大开发、留抵退税、出口退税等税惠“政策礼包”。做优涉税服务。聚焦绿色产业体系,推行“一户一档、一企一策”服务,设置政策台账,主动匹配并定期汇总、更新企业转型发展适用的各类绿色税制应享政策,利用税收宣传月、“木耳文化节”和税企微信联络群、可视化答疑平台等渠道,开展多元化税收宣传,推动支持绿色发展的各类税费优惠精准直达、应享尽享。
强化综合治理,凝聚各方护“绿”力量。部门协同,加强共治。依托税费保障办法,主动加强与财政、水利、生态环境、发改、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协调沟通,构建“税务征管、企业申报、部门监测、信息共享、协作共治”的征管协作机制,及时传递涉税信息,对纳税人生产排污、用水、申报等情况进行数据交换、比对核实,确保各税种征管有序开展,凝聚税企和社会力量,共同推动企业从“被动减排”到“主动环保”。数据赋能,加强征管。按照“流程标准化、数据标准化”的要求,制定一整套“部门适用、标准统一”的数据共享标准,及时整合环保税、资源税、水资源税等各业务模块数据、归集办税行为数据、关联第三方有效数据,创建“绿色税收标准化数据共享资源目录”,实现各部门独立数据的有效整合,为绿色税制优化执行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用好数据,防范风险。依托大数据云平台及慧办平台风险系统,筛选高风险疑点数据,及时向主管税务部门推送,组织基层税务部门开展核实应对,通过构建“数据采集—风险识别—任务推送—分类应对—协同联动—结果应用”的风险管理闭环链条,有效提高数据分析与风险应对能力,防范化解税企风险,保障税款应收尽收。
强化政策落实,激励企业向“绿”而行。深化“政策找人”。聚焦政策难点热点,依托“税惠通”政策落实保障机制,按照“行业+管户”模式,开展精准辅导和个性化答疑,引导企业用好、用足、用实税收优惠政策,对冲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的生产线投入、厂房建设、设备更新等成本,打消企业转型发展后顾之忧,激励企业进一步加快抢抓机遇、绿色升级的步伐。开通“快享通道”。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入研究国家支持绿色产业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开通新能源、光伏产业、康养旅游、中医药、资源回收等绿色发展企业税收减免备案“快享通道”。运用征纳互动、电子税务局等,开展“点对点”的精细化、个性化服务,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压缩办理时限,让纳税人及时便捷享受绿色税制政策红利。
进一步推进落实绿色税制
进一步加强税收政策调研。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绿色税制顶层设计,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政策,健全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税收法律法规,加快形成并完善“多税种共治、多政策组合、多部门协同”的绿色税制体系,让相关税收政策更加精准有效。
进一步健全部门协同机制。绿色税收对征管技术要求高、外部数据依赖性强,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部门间征管协作体系。建议在法律层面明确、细化税务、自然资源、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权责边界,建立健全多部门涉税信息共建共享和征管协作机制,优化“要数、用数”工作,推动建设跨区域涉税信息共享共建平台,统一涉税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运用标准规范,实现“按需要数、随传随用、应用尽用”,形成税收治理合力。借助智慧税务建设,将企业财务信息、发票信息与各税种申报信息等进行交叉比对,提升税收征管质量。
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持续开展精准化政策宣传辅导,引导更多企业在绿色税收激励下,学会算大账、算发展账,主动转变发展理念。精准落实各项税收支持政策,助力企业持续加强环保技术改造,持续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加大对重点行业的针对性管理服务力度,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环保技术创新和消费绿色转型。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商洛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