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运河之“心”的文化记忆

——访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曹岳森、洛阳师范学院教授毛阳光
2024年08月12日 版次:05        作者:本报记者 张天墨

隋唐大运河是隋、唐、宋三代南北运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当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洛阳市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大运河流经洛阳市的总长度约70公里,留下了通济渠洛阳段(唐代称漕河)、含嘉仓、回洛仓等珍贵遗产。

最近,在中国税务出版社“运河税韵”大运河税收文化主题阅读洛阳站活动中,本报记者采访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曹岳森、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毛阳光,请他们谈谈历史上和今天的隋唐大运河,以及如何唤醒洛阳作为隋唐大运河中心的历史文化记忆。

记者: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还是隋唐两代的都城,隋唐时期,大运河对洛阳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曹岳森:洛阳自古以来就是都城之选,隋炀帝在此建都,正是基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开凿大运河,首要的是服务于都城庞大的粮食与物资需求。大运河通航后,极大促进了都城的物资供给,特别是漕粮运输能力大大提升。当时,洛阳附近建了众多国家粮仓,这在隋代之前是没有的,隋唐时期的洛阳在经济、文化、政治层面均达到高峰。

毛阳光:隋唐大运河的修建与隋唐时期洛阳的繁荣紧密相连。隋朝统一后,长期实行关中本位政策,都城长安难以全面辐射远方,隋炀帝遂决定建设东都洛阳,旨在掌控帝国的东部与南部。而联通南北的大运河系统促进了全国的物资流通,可以更方便地把征自东南富庶地区的赋税运到都城。因此,洛阳迅速成为商贸和经济繁荣的大都市。同时,隋唐大运河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军队能够更快速调度,有助于大一统国家的统治管理。

记者:洛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文化上,它的哪些特点与大运河密切相关?

曹岳森:洛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大运河的贯通,无疑为洛阳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促进了南北物资的流通,带动了商贸繁荣,进而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洛阳位于天下之中,地理位置优越,四方物资与文化的汇聚,使得洛阳的文化呈现出雍容大气、守正典雅的特点,既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正统性,又展现了开放性。洛阳的文化正如这座城市一样,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能够吸纳四方文化之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记者: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唯一一个大运河与丝绸之路交汇的城市,请谈谈隋唐时期洛阳在中外交往、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大运河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毛阳光:隋唐时期,洛阳凭借其经济繁荣与交通便捷,长期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洛阳更成为东方世界的门户,各国使臣、商贾纷至沓来,到这里朝贡,进行贸易。中亚的奇珍异宝、香料等通过丝绸之路汇聚洛阳,同时,中国的丝绸也源源不断地输往西方。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物质的交流,更带来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洛阳因此成为多元文化交汇的国际大都市,不少西域商人在此聚居,他们带来的文化风俗与中原文化相互渗透,共同塑造了洛阳独特的文化风貌,展现出浓厚的国际色彩。

记者:说到大运河洛阳段,一定要谈到的历史人物有哪几位?请讲讲相关的故事。

曹岳森:谈到隋唐大运河洛阳段,首屈一指的历史人物是隋炀帝。他以非凡的胆略推动了包括大运河在内的多项国家工程,这些工程对当时的国家建设、经济流通乃至军事战略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裴耀卿也是不可忽视的历史人物,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唐玄宗任用裴耀卿进行漕运改革,从原来的长运法改为转般法,他提出沿运河修筑转运仓,对漕粮实行分段运输法,提高了漕运效率和漕粮运输量,使关中地区能够通过漕运获得更多的粮食。

毛阳光:隋唐大运河开通后,洛阳的交通运输更为便利,吸引了文人雅士的汇聚。唐代诗文中不乏对运河的便捷性的赞美,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历史,也展现了运河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唐朝学者李翱在其所著的《来南录》中,记述了他受邀到岭南地区出任幕府幕僚,从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达杭州,再一路乘船南下到达广州。

记者:近几年,洛阳市在保护大运河遗址、传承发展大运河历史文化方面做了很多重要工作,请具体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曹岳森: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洛阳市对洛河与瀍河等水系进行大力整治,水质显著提升,沿岸景观焕然一新。特别是瀍河,一度濒于断流,但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的推动下,通过引水工程,实现了水清岸绿。在瀍河入洛河处,建立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各种展品和演示活动等,唤醒运河沿线城市的文化记忆,让游客感受隋唐大运河的文化魅力,这也是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直接成果。

毛阳光:元朝将大运河裁弯取直后,京杭大运河的地位显著提升,隋唐大运河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中。隋唐大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这些年我们借助申遗成功的契机,通过考古发掘与文献研究,不断挖掘隋唐大运河洛阳段的历史价值。同时,相关部门对洛河、瀍河等水系进行疏浚与勘探,保护粮仓等遗址,不仅提升了城市环境,更让运河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可以说,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唤醒了古老洛阳城与大运河的历史记忆,越来越多的洛阳市民会自豪地说“我的家乡曾经有运河流过”,大家在享受美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同时,更能感受到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