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7月,话剧《红色的起点》在国家话剧院上演。这部作品在将观众带回到那段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的同时,也为大家带来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
《红色的起点》以作家叶永烈的长篇纪实作品《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为蓝本,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戏剧学院青年话剧团联合演出。通过传统戏剧与现代艺术融合的创新形式,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及发展壮大的故事。
演出一开场,只见几根白色光柱打在黑色背景的舞台上,锐利的线条,对比鲜明的色调,奠定了整部作品简约时尚的审美基调。台上除了十几把黑色椅子,几乎没有其他道具,十几块多媒体电子屏幕构成的舞台布景,时而展现历史图景,时而烘托戏剧情感,舞台上的演员仿佛穿梭在历史长河之中。
参演的演员都非常年轻,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当时的年龄相仿,他们以充满朝气和热情的表演,诠释了百年前青年革命者的形象,以当代的青春演绎历史的青春。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剧中的李大钊,他没有我们在其他影视剧中常看到的标志性的“大胡子”,而是充满朝气的青年形象。他的大段独白情绪饱满、慷慨激昂,展现出李大钊与亲人、友人、革命同志之间的故事,形象生动、有血有肉。我从中看到了一个待人真诚、道义为先的诤友,一个学识渊博、风度儒雅的学者,彰显了李大钊的革命气概,以及他为革命理想献身的伟大。
为了让作品更具现代审美,《红色的起点》舞台音乐选用了年轻人喜欢的电子乐,赋予了作品强烈的时尚感和活力。当热烈、高昂的进行曲响起,演员们高声阐释《共产党宣言》的价值和意义,舞台四周的大屏幕也滚动显示《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全场观众纷纷起立,剧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临近尾声,演员们在吉他伴奏下唱起:“亲爱的伙伴,你看我们的模样,映照在梦想的墙上,从天真烂漫的最初,到拥抱一切的远方……”深情的旋律,质朴的歌词,传递出青春的气息和对理想的追求。这种音乐表现形式,为传统红色题材戏剧的现代演绎提供了新的审美体验。
观看话剧《红色的起点》,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视觉和听觉的享受,更是一次思想上的启迪,还是一堂生动的党史课。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其精神伟力,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海淀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