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费服务水平

2024年08月21日 版次:07        作者:严新杰

企业研发创新的过程充满艰辛,享受优惠的过程也各有各的困惑。为帮助企业更好地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归纳出一些常见问题。

一是研发费用归集难,财务人员往往无法准确区分会计口径、高新口径和税务上的加计扣除口径的区别,给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带来困扰。二是高新企业认定难,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财务审计等模块的统筹规划和工信、财政、税务等多部门共同审核,对企业而言相对复杂。三是中小企业适用难,科技型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申请数量占比虽持续走高,但其内部管理不规范情况比较突出。

面对现实难点,笔者建议以科技创新发展为核心,坚持需求导向,从举措、机制、体系等方面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税费服务水平,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路上轻装前行。

一是打通堵点,推出集成性落实举措。不断明确口径、简化流程、优化服务,保障政策落细落稳落好。摸清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情况,把政策讲清,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税收优惠政策体检报告和优化经营建议。推广“一键归集”举措,帮助企业实现从财务明细账到研发费用的智能归集,轻松填报申报表。采取“一站服务”,帮助企业方便快捷办理业务、享受政策优惠。

二是同题共答,建立一体化落实机制。打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核过程中多部门之间沟通交流存在的壁垒,按要求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税务专责”工作机制。建立包含政策宣讲、座谈交流、联合审查、实地核查、多方协商推进为一体的联合推进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政策落实,切实强化与发改、工信、科技、银行等部门的交流协作。同题共答、协同发力,切实破解服务高新技术企业过程中的深层次“共性”问题。

三是服务下沉,深化全链条落实体系。积极构建企业初创、加速成长、科技产业化的全过程企业创新服务体系。采取个性化对接涉税诉求的方式,引导企业建立以研发项目为基础的辅助核算体系和专账管理制度,有效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涉税风险防控机制。逐步健全上下游产业链布局,推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产品—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链路培育计划,助力实现从“孵化企业”向“孵化产业”突破发展的崭新局面。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