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价值链包括哪些环节?

2024年08月23日 版次:08        作者:何振华 王婷婷

■链接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医药市场可分为原研药、仿制药,以及第三类“孤儿药”(主要用于治疗患者数量少于20万人的罕见疾病);也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获得授权的医疗专业人士的书面处方才能提供患者使用。联合国转让定价小组委员会发布的《医药行业转让定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显示,2020年—2022年,处方药销售额约占全球销售额的88%,其余的12%是非处方药销售。

《指南》指出,税务机关和跨国企业在就医药行业开展转让定价分析前,需要详细了解该行业全球价值链的构成情况,分析每个环节的主要流程及其对转让定价分析的影响。在医药行业的全球价值链中,药品生产环节最为重要,具体包括研究与开发、初级制造、二级制造、营销和分销等。

研究与开发。《指南》认为,对于跨国企业来说,由研发活动驱动的技术知识是其优势所在,也是医药行业实现长期价值的驱动力。在医药行业,研究与开发阶段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研究、开发和注册。研究阶段包括药物发现(发现新候选药物的过程)、临床前试验以及向当地监管机构申请新药等。开发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对潜在的新药进行多轮临床试验,旨在测试和确定其安全性、有效性、剂量和不良副作用。从转让定价分析角度来看,正确评估临床试验非常重要。举例来说,某个国家需要进行第四阶段试验,即上市后研究。此时,该国税务机关可能需要确定相关企业是否出于转让定价目的开展此类活动,以及支付的报酬价格是否合理。注册阶段是药品能够在市场上销售的前提,企业需要在销售国家的药品监管部门完成注册。

制造活动。在医药行业,制造活动主要由初级制造和二级制造两个环节组成。初级制造包括原材料、辅料的采购以及药物活性成分的制造。药物活性成分是药物的重要组成,负责产生治疗的作用。《指南》披露,2020年,全球药物活性成分市场规模达到1733亿美元。二级制造涉及将药物活性成分转化为一种或多种药品,形成液体、凝胶、片剂、喷雾等最终剂型。

技术变革。随着企业从批量生产转向连续生产,数字化在医药行业工艺技术方面的持续技术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指南》指出,大多数药品通过传统的批量制造流程完成,其中原材料在流程开始时输入,并在最后以编号批次作为成品产出。连续制造是批量处理的主要替代方案,它将单独的连续单元操作与监控过程参数、材料和质量属性的过程分析技术集成在一起,通过消除步骤来简化制造流程。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预计将导致医药行业研发发生较大变化,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刺激创新;区块链技术可能改变医药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大数据和分析有改善患者医疗保健以及制造过程运营效率的潜力。

营销活动。通常情况下,营销活动主要是开展广告、促销等活动,企业利用这些活动来促进和鼓励其产品的销售。在医药行业,营销活动还包括销售代表的销售活动以及组织教育及科学活动,比如组织行业会议和临床研究等。营销活动对转让定价分析的影响相对较大,税务机关和跨国企业在开展转让定价分析时,要特别注意本地营销活动是否可以产生与外资品牌不同的本地营销型无形资产,并产生比其他可比非受控分销商更高的回报。

分销活动。药物在完成生产和包装后,将分发到销售点以便患者能够购买,此时需要考虑特定的安全法规和分发特性,比如部分药品可能需要冷藏。药品的分销一般是通过批发商和医院进行的。目前,大多数国家(地区)在批发中鼓励多渠道系统,即药物由不同的批发商并行分销和供应。药品制造商将其产品出售给一个或多个批发分销商,分销商将产品供应给医生、医院或诊所等医疗保健提供者、零售药店等,最终流转至购买者。但是,少数国家(地区)在分销环节可能存在“单一渠道批发商”,即拥有在特定国家(地区)内分销某家制药公司药品专有权的批发商。税务机关和跨国企业在转让定价分析过程中,需要关注关联分销商所执行的功能、承担的风险、取得的报酬,进而确定分销商的具体活动是否存在转让定价风险。

《指南》认为,由于各国通常对医药行业实施较为严格的监管,监管事务应被视为医药行业的核心活动。此外,人力资源、财务等支持服务属于医药行业全球价值链中的增值活动。需要提醒的是,《指南》主要采取归纳和举例的方式描述医药行业的典型特征和相关转让定价问题,其分析框架并未详尽体现所有国家(地区)的独特性,税务机关和跨国企业在具体适用时,应将不同国家(地区)的监管实际和业务实际,与《指南》要求有机结合,确保转让定价分析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