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两个戴眼镜的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了丹阳产镜片”

全球眼镜“销冠”丹阳忙不停

2024年08月28日 版次:04        作者:杨依宁 本报记者 赵小行

临近开学,“宝藏小城”江苏丹阳人气爆棚。丹阳眼镜城的数千个车位几乎每天都被“全面占领”。

“孩子9月升初中了,正好开学前带他自驾来丹阳配眼镜,也看看度数有没有变化。”来丹阳配镜游的黄先生对记者说。

丹阳被称为全球眼镜“销冠”,拥有1600多家眼镜相关企业、5万多名从业者,镜片年产量为4亿多副,占全国镜片生产总量的75%、全球总量的50%。

丹阳是一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县级市,却形成了集眼镜设计、生产、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产品涵盖眼镜产业各个领域,年产值逾200亿元。“全世界每两个戴眼镜的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了丹阳产镜片。”丹阳市眼镜商会会长汤龙保告诉记者,“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给力的税惠支持,是丹阳眼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眼镜商户聚集,特色配镜游火爆

乘坐高铁,从丹阳火车站出站看到的第一个建筑便是中国丹阳眼镜城。早在2010年,丹阳眼镜城就已成功创建国家3A级购物旅游景区。得益于完善的眼镜产业,丹阳发展起独具特色的配镜游——长三角的居民会专门乘高铁或自驾到丹阳配眼镜,并且顺便逛逛周边景区、品品丹阳美食。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丹阳眼镜城总能显示出强大的“磁铁效应”。进入暑假以来,更是火爆——7月1日至8月20日,丹阳市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过42万人次,同比增长2.8%,日均发送旅客8000人次。

“我们在附近的城市上大学,要开学了,和朋友们来一次丹阳配镜游,收获满满。”大学生小沈一边向记者展示她刚配好的近视镜和墨镜一边说,“我们每个人都买了好几副眼镜。网上看中的款式这边都能找到,两小时之内就能配好,价格甚至比网上还实惠!”

记者走进丹阳眼镜城,鳞次栉比的眼镜店内,琳琅满目的眼镜产品让人目不暇接——镜架、墨镜、泳镜、造型可爱的儿童玩具眼镜框应有尽有。火热的配镜游让眼镜城的入驻商户们忙得“脚不沾地”,也笑得合不拢嘴。在位于眼镜城二楼的一家小店,老板娘张女士和几位店员正在热情地接待客人。

“最近几年国家给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税务干部总是主动宣传讲解,弥补了我们忙于做生意而来不及学习、了解税惠政策的问题。”张女士说,“开具发票也越来越方便了,线上就能操作申领。”

据了解,丹阳眼镜城内有上百家眼镜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针对这一情况,国家税务总局丹阳市税务局“丹税e家”工作室组建“春风专家税援团”,运用“政策找人”机制,定期线下走访问需解疑、线上开展“丹税e家直播云课堂”云上互动,为眼镜城经营主体提供集“政策推送+线上解读+线下辅导”于一体的个性化套餐式服务。

全球眼镜“销冠”背后的税务助力

客户在欧洲眼镜店订制一副近视眼镜,店铺将订单传到中国丹阳的镜片供应商,供应商定制生产镜片后发回。这一过程前后仅需要一周时间。每年,丹阳可以接到1500多万份定制镜片的外贸订单。丹阳商务局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2年,丹阳市眼镜出口由2.76亿美元增至6.61亿美元,年均增速达11.52%。

近年来,丹阳市眼镜企业探索跨境电商出口发展模式,眼镜进出口贸易主体数量逐步增加,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地设立销售公司、研发中心、投资公司。

江苏淘镜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注海外市场的企业。“依托跨境电商平台,淘镜实现了个性化眼镜的全球化自主销售。2023年全年,销售额达6.5亿元。”淘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出口额超过4900万美元,同比增长6.54%。“在办理出口退税相关业务时,税务部门的‘绿色通道’服务有效提高了办理效率,节约了我们的办税时间和成本。”江苏淘镜财务负责人说。

据悉,丹阳税务部门以“税路通·苏服达”跨境税费服务品牌为依托,持续开展“蓝帆护航”专项行动,定期为外贸企业进行“智慧体检”并上门服务,解决申报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帮助企业化解资金短缺困境。据了解,该局已开展专项行动20余次,服务外贸企业170余家。

丹阳市目前共有眼镜进出口企业592家,比2014年增长近2倍。2024年上半年,丹阳市眼镜行业总体出口额23亿元,实现出口退税额2.1亿元,其中眼镜制造业出口额达17亿元,实现出口退税额1.19亿元。

为了更好地帮助丹阳眼镜企业“扬帆出海”,丹阳市税务局今年以来组织了4场50人以上的“走出去”企业专场培训和座谈会。培训中,“青年讲师”向参会人员发放“跨境投资税收指南”“‘走出去’税收指引”等知识手册,并就最新的税费政策、电子税务局开具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出口退税等进出口企业咨询较多的热点问题进行讲解,赢得了企业代表的广泛好评。

从“制造”到“智造”,更好呵护眼健康

随着消费者日益关注眼健康,变色眼镜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变色眼镜的光学性能和色彩变化速度也在逐渐提升。

江苏全真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光致变色树脂镜片细分领域深耕10余年,成功跻身变色镜片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行列,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级“企业工程研究中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绿色工厂”等荣誉。

走进全真光学展示厅,9种不同色彩的镜片在模拟紫外线灯照射下,数秒内变为灰色,这一适宜室内室外场景转换的变色镜片很受消费者青睐。“有了变色镜,不需要另外准备一副墨镜,对于我们这样经常需要多场景工作的人群来说非常合适。”消费者李先生说,“走出公司大楼到烈日下,几秒变色的镜片真的能给人视觉降温的效果,防晒效果也很好。”

“光致变色树脂镜片快速复原曾是一大难题,镜片快速变色后如何在几十秒内复原一度困扰了我们很久。”全真光学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全真光学突破了这道难题。

“近三年,我们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200万元。”全真光学财务负责人表示,“税惠政策的大力支持,增添了我们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的底气。目前,公司拥有专利证书100多个。”今年前7个月,全真光学销售额超过8200万元,同比增长39%。

江苏汇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同样是一家不再拘泥于只生产普通镜片的企业,而是将目光瞄准提供眼健康综合服务,从眼镜片、老花镜、仪器设备到运营管理,在为消费者提供精准、完备视觉健康解决方案的同时,还为眼镜零售门店提供成熟、完整的眼健康转型方案。

“针对防晒、老花、干眼等诸多眼部问题,我们研发出更有利于眼部健康的光学镜片。”汇鼎光学董事长焦飞宏说,公司联合知名光学设计团队经过数年科研攻关,推出双面自由环曲面镜片。该镜片根据人眼的视物特征,采用“光线追踪技术”“最小失真技术”的光学设计原理,与传统光学镜片相比,能够大幅提升人眼视野范围。今年6月,汇鼎光学获评“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江苏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企业迅速成长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支持帮助。”焦飞宏说,“近三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4400余万元。”

“制造”变“智造”,一幅眼健康产业蓝图徐徐展开。目前,由丹阳市规划建设,在现有两大眼镜城周围,占地1.09平方公里的新眼镜城片区核心区正在施工,将科学规划眼科医院、眼镜博物馆、高端酒店布局,实现眼镜产业、文化产业、健康产业的协同发展。该项目目前施工进度已过半。

丹阳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黄继明表示,税务部门将持续优化便民办税缴费服务举措,特别是强化项目落地过程中的服务保障,助力擦亮“丹阳眼镜”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