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工作中发现,部分企业为适应市场、环保要求存在设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需求。例如,某企业为燃机发电企业,经研究论证,通过升级改造反渗透浓缩、电渗析等设备装置,提出适用于燃机电厂的深度节水和废水回收利用工艺方案,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预计年回收利用废水3.8万吨,减少取水2.6万吨,节能节水项目每年产生经济效益超过百万元。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4年第9号)把符合条件的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税额抵免优惠范围,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税务机关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持续深化“政策找人”,全力保障政策红利快速精准落地,帮助企业在发展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笔者认为,要用好税收数据资源,以“数字化智能化”思路落实好专用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更新改造企业所得税政策。
加强数据赋能,提供精细服务。智能化税务建设的不断推进,数据集中度和可使用性增强,为税务机关利用税收大数据,精准化、个性化推送优惠政策,促进经营主体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提供了实践路径。税务机关应持续深化税收大数据运用,结合企业纳税申报、发票进销、财务报表等情况,重点关注其进项是否存在新购进有关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软硬件设施设备,及时锁定税收优惠政策适用对象,精准筛选出没有及时享受到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实现政策精准推送、精准辅导,有效提升经营主体的获得感。
推进数据共享,深化部门协作。数据共享是提升行政效能的关键环节,数据可靠性、安全性、适用性显著提高,跨部门跨领域数据共享为深化政务服务合作提供了发展方向。一方面,打破行业壁垒,以一网通办为契机,联合发改、科技、工信等部门搭建企业技改项目等数据共享、规范使用的信息化平台,提升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审核、流转办结效率,确保经营主体能够高效办成一件事;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跨部门会商机制,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开展好跨部门协调管理工作,针对有争议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提供专业的鉴定意见,增强政策供给的确定性,确保经营主体安心享受政策红利。
拓展智能应用,提高便利程度。数电发票具有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电子化的特征,可以通过拓展其应用场景提升税费办理效能。一方面,税务机关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发票服务平台,拓展数电发票在企业项目成本费用、支出归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智能化应用场景,将要素化的发票数据,按照不同的项目归类,以“系统归集、自动核算、人工确认”方式,实现智能化归集与核算功能,减少经营主体的纳税遵从成本,提高政策享受的便利化程度;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化归集核算功能,税务机关能更好地掌握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投入税收优惠政策享受基数,防范个别企业滥用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从源头化解涉税风险。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崇明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