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平凡的世界”里

2024年09月02日 版次:07        作者:唐奇琪

金风徐徐,透着一股清凉,夏天眼看着过去,初秋的九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开学季。

我离开学校已十年有余,但每每想起校园里的读书时光,心里依然觉得生动且温暖。读书给予人智慧和力量,去直面生活的起伏变幻,感受生命的张力。《平凡的世界》里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

初读《平凡的世界》,我正上初三。在我们庄浪那样一个相对落后的陇右小县,除了闻名全国的“梯田精神”之外,庄浪一中在陇上大地也颇有声名。当时,民间流传这样的话语:“考上了庄浪一中,一只脚就迈进了大学。”考进这所学校的念头,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那时,在小学教书的舅舅送给我一本《平凡的世界》,给我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别样的味道。夏天做完作业回家,炊烟笼罩在水洛河南岸的柳树梢头,晚风拂过耳际,飞鸟纷纷归巢,每当我和小伙伴迎风骑着自行车经过中川李村铺满金黄麦子的碾场时,我就想起孙少平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读书的场景。对于每一个梦想走出山窝窝的学子来说,好好读书就是通向外面世界最可靠的出路。于是,我暗暗在心里为自己打气,蹬车的双脚似乎也更有劲儿了。

十四岁的夏天过去了,我如愿来到庄浪一中读高中。我发现,身边的同学个个都很努力,相比之下我的成绩不再拔尖,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不知所措。刚到学校的那段日子,周围都是陌生人,学的课程也不比初中那般得心应手,有时候一个人待在学校宿舍,无眠的夜晚,月光照进窗里,真是孤寂极了。那时,我总会联想到书中有关孙少平内心活动的描写,他因家境而敏感,我因成绩而自卑,读他就像是拿镜子照自己,内心涌起似曾相识的感觉。

每当因成绩不理想而失落时,我便会翻开那本书页已微微泛黄的《平凡的世界》,看到孙少平因矿难毁容后,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依然利用琐碎的时间看书、看报不断充实自己时,我也再次鼓起勇气去直面坎坷……岁月有时会带给我们不曾料想的困难,但只要你不把困难当困难,它就不是困难。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主动和周围人交流,慢慢地,我与大家距离越来越近,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大家在一起谈论《平凡的世界》,有人还从家里带来了《在困难的日子里》和《人生》,我们暗自在心里对号入座,谁是马建强,谁是高加林,谁是孙少平,谁是郝红梅、田晓霞、仇玉英。现在回想起来,那段青涩的高中岁月反倒成了我心里最不舍的时光,总会在多年后某个梦中悄然重现。

2011年,我考上了大学,去省城兰州读书。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到了路遥先生和其他作家的书籍。同班同学里,有几位独爱路遥的,把路遥当成了精神动力和人生导师。在那里,我们自由地讨论文学和除了文学以外的世界,在塔影河声里开心地做着梦。

平凡的世界是现实的,现实的世界有时难免不尽如人意。大四毕业时,我又一次陷入迷惘。毕业即失业的压力扑面而来,精心制作的简历一份份“有去无回”,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无力感。每当我在宿舍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时候,我想到孙少安,从办成砖厂到破产,一夜之间背上巨额债务、落魄不堪,但他坚持跟命运抗争,重新创业。我告诉自己,在人生的新起点上,不能自怨自艾,必须快速强大起来。于是,我振作精神,踏实认真备考,经过5个月的努力,终于在2015年秋天成为一名税务人。

虽然,现在的我还是经常会为生活的琐碎、工作的压力所困扰,在很多个瞬间会觉得深深的疲惫和无力, 可是再读《平凡的世界》,总能从中重新获得力量。路遥说:“连伟人的一生都充满了那么大的艰辛,一个平凡的人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是呀,为了生活吃点苦算什么呢?更何况和书里的世界比,我们现实的世界已是如此美好。

杨绛先生曾说,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于我而言,读书让憧憬变成现实,使我从自卑到自信,让成年后的我在遇到问题时总能说服自己,与现实和解。读书就像是一粒盐,让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又到了学生重回校园的日子,希望孩子们都能在青春的年华里,从读书中得到滋养,体悟生活的味道,寻到人生的指引,收获更大的希望。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平凉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