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案评析
本案是一起营利性医疗机构逃避纳税的典型案例。涉案机构通过隐匿营业收入,虚假申报逃避缴纳企业所得税;通过拆分发放员工工资方式,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本案中,检查人员结合举报信息、行业指标和申报数据,运用管理软件,迅速分析确定涉案企业收入异常的疑点。
面对企业账簿残缺、电子经营数据“意外”遗失的不利局面,检查人员沉着应对,先是利用信息技术复原了企业电子经营数据,随后通过资金定向核查,锁定了企业分流收入、拆分发放员工工资逃避缴纳税款的证据,最终将案件顺利查结。
本案的查办,为税务机关加强行业企业税收监管、防范查处此类税收违法行为,提供了启示。
为强化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监管,防止企业采取分流收入方式逃避纳税,税务机关应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收款渠道监管。应完善企业账户备案管理制度,在企业对公账户备案的同时,可要求企业将“扫码”收费的关联银行账号等也向税务机关申报备案。同时,加强与银行等部门的协作和联动,及时了解企业银行账户开户、变更、注销等情况,通过税收共治,加强企业收入监管。
与此同时,应加强企业涉税信息采集和预警分析工作。税务人员在为辖区医疗机构开展税法宣传、提供政策辅导的同时,应尽可能了解掌握企业的设施、人员、经营模式和运营状况等信息,综合行业管理部门等第三方获取的涉税数据等,建立具有行业预警指标的风险分析模型,并定期结合企业申报信息、财务数据,对其成本利润率、税负率等开展预警分析。如发现企业指标异常,迅速采取约谈、评估核查等征管措施,如涉及涉税违法行为,及时移交稽查部门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