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个夜晚,我带儿子乘坐游轮穿城而过。儿子第一次坐游轮,特别好奇和兴奋。在游轮上赏夜景,一个独特之处就在于可以随着船行方向的改变,欣赏到城市景观的不同效果。身临其境,景中赏景,别有一番风味。望着陶醉于美景之中的儿子,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回乡乘坐渡船的经历……
那是1992年的夏天,当时我还只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正逢放暑假,父亲说要带我去乡下奶奶家。
一大早,父亲骑着“二八式”自行车载着我出发了。大约骑了两个小时,便到了一条小河边,河对岸就是奶奶家了。当时小河上还没有桥,需渡船过河。对岸的船夫见有人等,就划开了渡船,悠悠地从对岸漂了过来。
渡船是木头的,大约八九米长,四米来宽,斑驳的船身显露出岁月的痕迹。靠近船尾盖着乌篷,是一个半封闭的小船舱。船上没有座位,上船的人都只能站着,一次搭载不能超过10人。船头划船的,被大家称作“艄公”,可能因为常年日晒雨淋的缘故,他的皮肤是古铜色的。
我先上船,父亲提起单车随后也上了船。艄公看我们站稳了,就准备撑篙了,船身晃动了几下,水波荡漾开去,艄公将竹篙一点,船就轻轻地离岸而去。
艄公热情健谈,常在撑篙过程中与坐船人聊家常。我从他与父亲的聊天中得知,平时坐船的人不多,都是本乡本村的人。但到了年节,两岸坐船的人就会多些。撑篙、摇桨,他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此后每次回乡,父亲都带着我坐他的渡船。那之后,父亲还给我讲过艄公的故事:艄公本是父亲家乡人,年轻时参军入伍,身强力壮,水性好。有次回乡遇上洪灾,他在洪水中救出8人,受到政府表彰,还成为村里人心目中的英雄。退伍后,他放弃政府安排的工作,自愿回乡当起了艄公。听完故事,艄公那沧桑的面容和微驼的身影,顿时在我心中高大了许多……
1999年奶奶去世后,我们就很少回乡了。后来,交通越发便捷,回乡不再需要坐渡船,而我也没再见过艄公。岁月流转间,时光一晃而过,家乡的那条小河还在,而渡船却早已不在了。
曾经,家乡人出行只能靠渡船行驶在青山绿水间。悠悠渡船不知渡过了多少人,也不知记录了多少相聚和分离。如今,渡船已退出历史,那些艄公与渡船做伴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
最近,父亲无意间说起,艄公因病走了,去了一个没有病痛的地方,我为此还伤感了一阵。朴实平凡的艄公走完了他的一生,每每想起他爽朗的笑容,总能把人带回到那乘坐渡船的夏天。他的一生虽然平凡,却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而今,艄公应该是去另一个世界摆渡了吧。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湖南湘江新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