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1周年,也是“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成立5周年。多年来,“一带一路”税务学院(扬州)面向非洲国家开展税务教育培训,在推动学院项目、品牌、文化的国际传播,助力提升学院国际影响力的同时,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促进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非税务部门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将继续相互学习,合作进步。
“这段学习经历比去长城感觉还棒”
“‘一带一路’税务学院(扬州)是中国为非洲国家税务官员提高能力的理想平台,令人心向往之,乐而忘返。”谈起在学院的学习和生活,埃塞俄比亚的盖吉亚先生兴奋不已。自2019年成立以来,“一带一路”税务学院(扬州)针对“一带一路”国家累计举办近80期线上线下培训,3000余人次参加学习。与此同时,学院承办的“中国—经合组织(OECD)联合培养税务法学硕士项目”也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招生,非洲国家学员占到了一半以上。
学院为非洲学员提供的培训主题广泛,涉及各国税制、纳税服务、国际税收、征管数字化等方方面面。参与课堂教学的均是税务系统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他们秉持简洁、精练的原则讲授课程,提供充分的互动交流时间,让教学双方都意犹未尽、收获良多。在现场教学环节,非洲学员对江苏智慧税务体验中心和扬州市广陵区办税服务厅印象深刻并给予了高度赞誉。来自肯尼亚的一位高级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智慧税务体验中心参观学习的经历比去长城的感觉还要棒。他说:“长城代表过去的发展成就,而对现在的我们而言,当下的体验及未来的发展更重要。”“中国的办税服务系统靠技术驱动,税务人员敬业高效,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多个国家的学员在电子留言板上签名评价:“I LOVE CHINA(我爱中国)。”
“过去学习中国的水稻种植技术,现在我来中国学税收经验”
“我是一名穆斯林,学院清真餐厅的厨师按照我们的口味和习惯提供了高质量的饮食,不仅使我们能够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3个月学习中,更充分感受了中国美食文化,简直是意外的收获。”2023年来校的学生——塞拉利昂税务局的班达和尼日利亚税务局的伊伯汉姆临别之际写下了热情的感谢信。
非洲国家学员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多样,后勤保障工作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面对挑战,学院在每一期培训中都认真研究,周密安排。2019年参加“一带一路”税务培训的冈比亚学员艾比利马绍说出了大多数学员的心声:“我小时候就知道中国帮助冈比亚修建医院,进行援外医疗,并为冈比亚培训了很多医护工作者。此外,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在冈比亚进行水稻种植等农业技术援助,并结合当地的特点进行传授。过去学习中国的水稻种植技术,现在我又有机会来中国学习税收经验,我对此深受感动,深感自豪。”
“让他们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非洲学员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中国,对中国也有了更加清晰全面的感性认识。这些学员回国后,有的走上了部门的领导岗位,有的成为行业的技术专家,有的受聘于当地中资机构,有的从事对华联络工作。他们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介绍中国,宣传中国,既提高了可信度,也增加了说服力,成为传播中非友谊的民间使者和深化中非友谊的纽带和桥梁。加纳税务局的贝克曾两次参加多边培训班,对中国、对学院有着深厚的情感。他通过中国使馆寄来了感谢信:“我们在华学习期间,亲身感受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新冠疫情和金融危机殃及全球,中国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中国政府仍信守承诺,克服困难,继续加大对非洲慷慨援助的力度,实在令人感动,中国是非洲真正的朋友。”曾在外贸企业工作过的埃及学员盖达说:“以前,非洲很多人认为中国的产品是廉价而质劣的,百闻不如一见,到中国后我才发现,中国有很多优质产品,政府需要做的是如何引导进口商采购这些商品。我要把这个信息带给我国的政府以及身边的同事、朋友,让他们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