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完善税收征管合作机制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2024年09月25日 版次:05        作者:孙红梅

“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通过深化税收合作,支持、补充和完善联合国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相关税收规则和框架等倡导的现行国际税收标准,积极探索兼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税收规则和秩序,促进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和包容性发展。

9月24日至26日,作为“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以下简称“合作机制”)的重要品牌活动,第五届“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在香港举办。合作机制由中国税务部门首倡发起,2019年4月成立至今,围绕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目标,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互学互鉴,合作成果丰硕,已成为影响力辐射全球的多边税收合作平台。合作机制推动了构建增长友好型税收环境,在区域和全球税收治理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共赢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的愿景目标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成效显著。中国同世界上超过3/4的国家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这是中国以实际行动参与全球治理的体现。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国家和地区间贸易、投资、金融、要素流动等领域合作更加便利,税收越来越成为经贸便利的重要保障。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基本国情、经济发展水平、税制设计和征管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亟待通过税收合作,加强政策沟通,提升征管能力,促进纳税遵从,提高税收确定性,从而优化跨境税收营商环境。因此,构建多边合作机制成为有效推动“一带一路”税收合作的必然选项。2019年4月,在中国乌镇召开的第一届“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上,34个国家和地区税务部门作为成员、22个国家和地区税务部门和国际组织作为观察员,共同签署《“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谅解备忘录》,标志着合作机制正式成立。在第二届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都对税收征管合作作出重要指示,合作机制累计有6项成果列入高峰论坛主要成果、多边合作成果文件和务实合作项目清单中,充分体现了中国税务部门积极作为,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有力举措和使命担当。

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全球税收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机制通过深化税收合作,支持、补充和完善联合国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相关税收规则和框架等倡导的现行国际税收标准,积极探索兼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税收规则和秩序,以促进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和包容性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税务部门通过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将在参与引领全球税收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大有作为。

务实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的工作基调

合作机制在成立之初就着眼于构建务实高效的多边合作平台,为各方架起一座促进经贸畅通、提升税收治理能力的“桥梁”。5年来,已有理事会成员36个、观察员30个、联盟成员20个、合作方14个,覆盖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合作机制通过理事会、秘书处、论坛和税收征管能力促进联盟4个部分,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税务部门、相关国际组织和学界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多项扎实成果。

成功举办税收征管合作论坛。自成立以来,合作机制先后在中国、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和格鲁吉亚举办了四届论坛,共吸引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财政部长、税务局长(代表),16个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以及业界和学界代表参与。各方围绕税收征管能力建设、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等主题展开广泛讨论,累计发布20项成果。随着合作机制不断向前推进,论坛已成为税收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官员、专家学者和商界精英相聚和对话的平台。

务实加强税收征管能力建设。在合作机制框架下,成立“一带一路”税收征管能力促进联盟,专门负责开展税收培训、研究和技术援助等能力建设相关工作。在扬州、北京、澳门、阿斯塔纳、利雅得先后设立5所“一带一路”税务学院,近期还增设了“一带一路”税务学院·澳门(横琴校区),构建起辐射英语、葡萄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地区的多语种跨国税收业务培训网络。截至今年7月,已累计组织140期线上线下培训,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财税官员参加。同时,联盟围绕“税收制度、税收征管及数字化、税收营商环境及纳税服务、税收合作”4个主题,打造了课程体系1.0版,并邀请全球近百名税务专家和税务官员参与课程录制,已成功上线65门课程,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税收征管能力提升。

持续推出高质量知识产品。合作机制自2020年起公开发行《“一带一路”税收(英文)》期刊,截至今年8月,已出版9期,共发表文章160余篇,内容包括专家学者、税务部门官员对国际税收政策的解读,以及相关方税务实践经验等。此外,合作机制已在官网发布抗击疫情特刊、应对疫情政策研究、税收营商环境专刊等 110 余项知识产品,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验学习、观点交流,供各方浏览、借鉴。

创新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的不竭动力

为更好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税务部门主动作为,首倡成立合作机制,这本身就是对多边税收合作形式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合作机制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指引,组织各方持续开展税收合作、分享最佳实践、搭建互学互鉴平台,不断推出创新举措,体现了对全球税收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贡献。

开展税务部门主题日活动。合作机制2022年以来开展以“互联互通 共赢未来”为主题的税务部门主题日活动,覆盖全球主要地区,为各国税务部门互学互鉴提供新机会,为税企沟通搭建新渠道,得到各方积极反馈。合作机制创新活动形式,与塔吉克斯坦国家税收委员会共同举办国别税务部门主题日。今年5月29日,合作机制第七次税务部门主题日线上座谈会顺利举行。会议邀请合作机制成员、观察员、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部分企业代表和相关国家使馆官员等160余人参加,开展税企对话沟通。合作机制定期开展税务部门主题日活动,有利于各方建立信任、增进理解,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税收征管能力的共同提升,为构建增长友好型税收环境贡献力量。

充分挖掘利用线上交流优势。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众多,为了高效提供互学互鉴的机会,开展线上交流成为合作机制的工作创新方式。2020年上半年,为应对疫情,合作机制线上开展“同心抗疫,共克时艰”等高级别会议,发布15项成果,注入共谋发展强心剂。同期上线合作机制官方网站,累计发布抗击疫情特刊20余期,收录36个理事会成员应对疫情相关政策和多篇抗疫新闻。截至今年8月,合作机制官方网站累计访问量超过24万次,访客遍布175个国家和地区。

展望未来,中国税务部门以担当、务实、创新的精神,持续完善推进合作机制建设,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