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创主体“偏爱”12366

咨询量增48.58%说明了什么?

2024年09月27日 版次:05        作者:本报记者 佟海艳

【新闻回放】近期,辽宁省统计局发布今年1月—7月辽宁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前7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1%,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服务器等主要新产品产量均保持不同程度增长。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辽宁省税务局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对今年1月—8月的政策咨询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数据显示,与创新相关政策的咨询量呈现持续增长之势。其中,软件、集成电路优惠政策咨询量同比增长48.58%,购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专用设备的税额抵免政策咨询量同比增长7.58%,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咨询量是2023年同期的2倍以上。辽宁省税务局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负责人吕宗岩表示,与创新相关政策的咨询量升温表明,辽宁全省科创主体对研发创新的信心和预期不断提升。

社会预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投资与消费规模,是决定经济走势的关键变量。在经济学中,“预期”表达的是一种事先期望,预期效用理论以“理性经济人”为假设前提,认为经济主体只有基于对经济形势有乐观预期、对创新环境和创新收益有稳定预期时,才敢于进行与创新活动相关的长期投资。那么,辽宁科创主体的乐观预期来自哪里?

——税收政策释放明确信号。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逐步形成了一套涵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多税种、全流程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对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汤洁茵撰文表示,税收优惠是国家主动放弃一部分税收收入,减轻或免除特定纳税人部分纳税义务,引导纳税人从事国家鼓励的经济活动,具有明显政策导向性。

鼓励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为企业形成税收净利润,直接影响企业创新预期收益率。同时,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较广、普适性较强,在降低企业创新活动边际成本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营商环境涵养创新沃土。辽宁工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较为完善,高校院所、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居东北首位、全国前列,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重任在肩。近年来,辽宁整合全省资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定不移走创新路、吃创新饭,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了颠覆性技术的研发应用,取得了首艘国产航母下水、航母舰载机成功起飞等标志性成绩,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辽宁智慧。

辽宁省税务局企业所得税处副处长许华表示,科技创新活动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产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辽宁省税务部门以一系列专业化、精细化的积极举措,引导科技创新企业用足用好政策优惠。在这个过程中,辽宁省税务局围绕支持科技创新税收政策落实,建立企业所得税政策确定性研究机制,统一全省政策执行口径和标准,推进“一体式”“一网式”“一户式”风控体系,联合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 促进市场主体自主创新发展二十条措施》,以高效落实激发辽宁科创主体创新发展的动能和活力。

——改革举措激发企业动力。为了进一步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体地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等。同时还明确提出,要“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这一系列改革举措,让企业吃下了大胆创新的“定心丸”。

从企业角度来看,比起一般性投资,创新投入对于企业来说属于增长期权创造(指企业在获得初始投资成功后,投资者在未来能够获得新的投资机会的过程——编者注),企业更关注增长期权带来的预期收益。许华注意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辽宁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1%,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服务器等主要新产品产量保持不同程度增长。“这些数据与企业有关创新的税收政策咨询数据相互印证,说明企业不光对未来的预期很稳定,而且在创新方面有实实在在的行动。”许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