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宁波舟山港,船笛绕港、车水马龙,一艘艘装载着集装箱的巨轮整装待发。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8月,宁波市外贸进出口总值9344.9亿元,同比增长10.9%,月度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而作为远洋运输的主要装载工具——集装箱,今年也迎来爆发式增长。税务部门最新数据显示,1月—8月,宁波全市集装箱产业出口33.2万个标准箱,出口金额达69.2亿元;出口退(免)税金额达7.86亿元,增长309.38%。
记者一踏入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就如同坠入一片五彩缤纷的海洋,地面上层层叠叠堆砌着各种颜色的钢制干货集装箱。
1946年之前,在散装货船纯人力装卸状态下,运送5000吨的货物上船需用时7天,不仅耗时长,货损货差大,而且成本极高;1946年,集装箱的出现引发运输变革,装卸时间骤然缩减到6小时。自此,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市场,被一个个集装箱连接,交换着彼此的优势资源。20世纪90年代中期,集装箱强大的装载能力让中国的海洋运输业脱离散杂货状态,实现标准化操作与规模化运输。1991年,中国30多家集装箱制造厂拔地而起,1993年集装箱年产量超越韩国,跃居世界第一。发展到今天,全球已有90%以上的集装箱产自中国。
浙江中外运有限公司集装箱业务主管胡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公司集装箱订单已经排满。“红海危机爆发后,出口欧美国家需要改道绕行,延长了船期和交货时间,集装箱需求增加。”胡先生介绍,今年以来,受外贸形势回升和国际局势等因素影响,为了保证出口订单履约,不少客户开始自行购买集装箱,出现“一箱难求”的局面。
“我们有一家专门为国外市场供应白色家电的客户,因今年出口订单大增,他们购买了一批集装箱,在保证稳定出货的同时,也避免因租赁集装箱产生滞箱费、违约金等额外费用,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胡先生说。
在宁波市鄞州区的滨海工业区,因集装箱需求上涨,这两天寰宇东方国际集装箱(宁波)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王亮变得更加忙碌。“从今年初开始起量,目前公司的日产量已创历史新高。”王亮说。
和寰宇东方一样,位于宁波市北仑区临港产业园的宁波新华昌运输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电焊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工作。“忙啊!今年集装箱订单量增加,每天都在马不停蹄地生产。最近一段时间安排了两班员工,24小时生产。”新华昌总经理助理张卓慧说,目前公司的订单已排至11月底,预计今年集装箱年产量将超过26万个标准箱。
面对集装箱需求增加,集装箱制造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技术和管理的创新,以提高生产效率。为帮助辖区内集装箱制造企业平稳度过“爆单期”,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税务局为企业建立了动态清单管理台账,辅导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设备器具一次性税前扣除等税费优惠政策,并实时关注企业申报状态和税收政策享受情况。
了解到宁波新华昌运输设备有限公司订单量增长迅速,出口金额也随之增加的情况,税务部门通过征纳互动平台为企业精准推送税收优惠政策,并派出业务辅导团队,为财务人员解答疑问。新华昌财务总监胡建峰说:“今年以来,公司已累计享受出口退税超1.9亿元。这些退税款不仅帮助公司缓解资金周转压力,还增强了我们向外拓展业务的信心和底气。”
如今,新华昌用工人数达到1500多人,不少员工在社保费缴纳方面存在疑问,这给企业人员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税务干部走访企业,向员工辅导政策,就相关问题给予清晰答复,帮助企业员工解决涉费疑难。
为了让企业更快获得出口退税,宁波税务部门不断提升出口退税办理速度,推出全面无纸化申报、扩大免填单范围、电子退库项目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将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数据显示,今年1月—8月宁波税务部门办理出口退(免)税金额549.3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无纸化申报税额占比达到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