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谈起税收,我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和故事。回首一生,在过去90年的人生岁月中,我与税结缘74载,其中近一半时光扎根在基层,亲历了新中国税收事业从筚路蓝缕走向蓬勃发展,也见证了伟大祖国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
1950年,我成为一名税务干部
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建立全国统一的新税制。同年4月,我从川北人民革命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省武胜县税务局中心镇税务所工作。
彼时正值解放初期,百废待兴。税收工作面临诸多困难,甚至生命危险。我清晰地记得,那是1950年9月的一天,组织安排我去走马乡收税。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心里十分担忧,不仅是因为走马乡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全凭一双腿翻山越岭、爬坡上坎,更关键的是那里还盘踞着一批土匪、特务,他们常常踩点观察税务人员行踪,伺机暴力抢夺税款。
当天晚上,我正在乡政府的简易休息室中清理税款,屋外突然响起枪声,土匪抢劫了场镇商铺,正在猛烈进攻乡政府。听到动静,我迅速吹灭油灯躲在隐蔽之处,土匪闯入漆黑的屋里胡乱开了两枪。当时我手里紧紧攥着税款,紧张得身子僵硬、不敢呼吸,心想的是,手里的税款是群众信任我才交给我的,不管怎么样都必须保护好!所幸县剿匪委员会警卫营的战士及时赶到,土匪四散逃窜,我才幸免于难。
后来,我的工作阵地从山里转移至集市。当时的集市上还盛行“中间人”在衣袖里“手指比画”成交的老办法,由于买卖不透明,部分“中间人”常以此赚取大额差价,非常不利于买卖双方的公平交易。于是我们根据组织要求,结合开征交易税的契机整顿集贸市场,选择了比较正直的“中间人”或知识青年成为交易员,对他们进行统一管理和培训,让他们协助买卖双方公开成交、开票并现场解决交易问题,取缔了原有“袖内成交”等陋规,推动了买卖双方公平交易。
物价统一透明了,市场就规范有序了。群众不再为一日多变的物价操心,社会发展也越来越稳定,国家的重点建设顺利进行,税制改革也逐步推进。
见证税收改革发展,我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1958年试行工商统一税,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业税制度,1962年开征集市交易税,1973年试行工商税……在我国历经的数次税制改革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则是1983年开始推行的“利改税”改革。1983年4月、1984年10月,国家先后实行第一步、第二步“利改税”,逐步将企业原来上缴国家的利润改为按税收形式向国家缴纳。
“利改税”前,国营企业利润由财政部门管理,“利改税”后,税务部门向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增加了对国营企业的政策解释、利润监管等职能职责。当时,我们常常去各个国营企业宣传新的税收政策,解答涉税疑难问题。记得当时武胜县国营食品公司下设的食品站有一个大学生员工,为把工作做得更好,购买了很多食品相关专业书籍,该食品站会计对税收新政不够了解,就书籍购置款能否纳入生产经营成本予以扣除邀请我们去辅导核算。我们在对照政策条文后,当场确认该批书籍购置款纳入生产经营成本“没问题”,符合扣除条件。
“利改税”让税收职能进一步得到发挥。同时,“利改税”推行后,国营企业自主经营、盈亏自负,对劳动者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让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向好。“利改税”推行的第二年,全国的国营工业企业利润就比上年度增加了42亿元。
在我工作的武胜县,当时,国营糖业烟酒公司是全县利润最大的企业,“利改税”之后企业利润大幅增长,不到两年就成立子公司九元商场,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吸纳的就业人口越来越多。
90岁,税收依旧是我最关注的话题
一路走来,我国税收制度朝着越来越公平公正的道路迈进,我也为能成为其中的参与者、亲历者和见证者而感到荣幸。
如今,虽然已离开税收岗位近30载,但我依旧坚持关注与税收相关的大事要事。2016年“营改增”,2018年国地税合并,2021年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以及今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每当了解到重要的税收新闻,我都要将它们汇总梳理到一起,抄录进我的《学习杂记》中,《学习杂记》如今已有近200万字。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是税收改革发展的参与者,见证了祖国的日益强大,我深感自豪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