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可以随时调整鞋底刚性的“人工骨骼”科技、仅有两个鸡蛋重量的超轻碳板跑鞋、内搭“皮肤衣”技术的专业足球鞋、多巴胺色系“加装”饰品的潮流外穿拖鞋……如今,一系列体育产品正以其越来越“潮”的形象,进入人们的视野。而这一切,皆因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持续加大。
细看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记者发现,与体育有交叉合作的不仅有传统制造业、建筑业,同时还有康复方案、健康管理、智能设备等新兴行业。80家榜上有名的体育企业总部遍布全国17个省市,其研发产品也在不断走向国际市场。从山地车的一个配件到网球场馆一整片气膜外壳的搭建,从一次运动损伤的修复到长期运动健康的跟踪管理,现在的体育消费场景已经不再局限于竞技赛场,而是穿插在运动爱好者的日常中,变得多元又立体。
体育行业的科技竞速,是我国创新活力的一个生动注解。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日前联合发布的《202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3万亿元,达到33357.1亿元,比上年增长8.4%,增速高于“十四五”时期“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的规划目标,研发经费总量现位居世界第二。同时,从2023年度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情况来看,企业累计享受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金额达1.85万亿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也显示,我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较去年上升1位至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在今年9月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周进强介绍,2012年—2023年我国共获得世界冠军1244个,创超世界纪录161次。
未来,相信在税费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会有更多的企业投身体育领域,会有更多的体育企业攀上科技创新的“高峰”,也会有更多的体育创新产品打破“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