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反常指标,识破虚假业务

2024年10月22日 版次:06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税务局副局长 王海

■税案评析

本案是一起比较典型的海鲜贸易企业虚构业务,利用“富余票”对外虚开的涉税违法案件。

案件查办过程中,检查人员结合外来线索,聚焦涉案企业疑点业务,与警方携手实施调查,通过核查账簿合同、约谈关键人员,以及核实企业资金流、货物流,最终确认了涉案企业虚开发票的违法事实。

本案的查处,为税务机关核查类似贸易企业虚开发票违法行为提供了参考。

加强预警分析,及时发现案源线索。及时发现反常业务、识别违法嫌疑企业,可以有效遏制违法行为,防止税款流失。为此,税务稽查部门应加强案源分析和线索寻找工作,应针对当地海鲜等贸易行业的经营特点,综合第三方涉税数据等建立违法预警分析模型,设置税负率、成本利润率、无票收入占比等指标。日常工作中定期实施类比分析,研判企业购销业务合理性,如发现企业存在收入短期爆发式增长、集中大额开票、不开票收入与开票收入比例异常、无运费支出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实地核查等措施,实现虚开违法行为迅速识别、“露头就打”。

强化资金核查,完善证据链条。税务机关查办虚开发票等涉税违法案件时,调查企业间资金往来是否虚假,是确认企业是否具有虚开违法行为的关键办案环节。面对与票流、物流不符的资金回流证据,涉案企业常常无法自圆其说,只能坦白虚开实情。本案中,检查人员通过缜密细致的资金流调查,取得了涉案企业资金流回流实证,配合现场核查和外调下游企业取得的相关证据,构建了完整的证据链,最终使案件顺利查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