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税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挑战,税务人需要培养和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与专业能力,以便在税费管理和服务工作中更加主动和高效。
数字素养包括对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脉搏的感知力。税务人需要主动了解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数字技术的发展态势,对于新质生产力和算力算法、区块链、网络安全以及数据要素的生产、确权、流通、应用等基本概念有一定认识。此外,税务人还需深化对新型数字政务服务底层逻辑的理解。以“浙里办”为代表的一批便民政务服务App火爆出圈,背后是以大数据计算为主的新型数字技术的驱动。这是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和监管效能提升等建设理念而构建的新型政务服务模式,包括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和智能集约的平台支撑体系。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力的智慧税务。近期全国新型电子税务局上线等,都属于以数据驱动为底层逻辑的数字政务服务。身为税务人,需要自觉主动寻找自身岗位工作在智慧税务建设中的定位与作用,找准发力点,善于运用数据驱动的工作思维方式,坚持“用数据、找问题、堵漏洞、防风险、增效能”工作策略,以数据的深度应用推动税务管理、税费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印发的《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明确了数字社会公民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交互能力和数字安全保障能力。结合税收工作实际需要,笔者认为,税务人应适应并尽快熟练运用新型数字技术搜索资料、整合信息、加工数据,打造个人智能辅助工作系统。同时,主动了解和掌握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网络基本法和数据安全的基本要求,保护纳税人缴费人信息不被泄露,划清国家安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红线。
助力税务人提升数字素养,教育培训部门也需做好角色转化,主动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学会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估,绘制税务工作知识图谱和能力图谱。同时,适应数字化时代自我驱动和个体定制的教育培训需求,从一对多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培训的引导者。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