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违规税收返还,照样引来投资

2024年10月25日 版次:05        作者:本报记者 蒋琳珊

【新闻回放】最近,湖南省益阳市、河南省焦作市、甘肃省张家川县、安徽省阜南县等多地发文,废止一批不符合目前党和国家政策文件要求的以违规税收返还为代表的招商引资优惠办法,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抓经济、促发展的大潮中,招商引资已成为各地政府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基于此,各地纷纷出台措施,强化服务,在招商引资的激烈竞争中亮出了“十八般武艺”。然而,在以往的招商引资中,一些地区采取违规税收返还等手段试图吸引企业入驻。这虽然在短期内为地方引来了投资,却也埋下了长期的隐患——企业过分依赖财政补贴或税收返还,忽视了创新与效率的内在驱动,而政府财政则承受着不可持续的负担,地方经济的根基也因此受到损害。

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明确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此举犹如一记“警钟”,宣告了“税收返还式”招商走向终结。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

那么,当财政补贴和税收返还成为过去,什么才是吸引投资真正的“磁石”?地方政府又靠什么招商引资?

——靠营商环境的“优”。广州市南沙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被称为“湾区之心”。据统计,《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颁布仅两年多时间,南沙区就吸引了3000多家港澳企业,投资额超千亿美元,累计引进278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作为广东三大自贸试验区的一员,南沙区政府在服务企业发展上,率先迈出了改革步伐。其中一个鲜明的特征,是其服务措施与引进重点产业需求的匹配度十分精准:立足《南沙方案》赋予的“协同港澳”使命任务,南沙出台管理办法,针对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到南沙执业的执业对象、执业条件、办理程序等方面明确了具体规定,进一步推动港澳涉税专业人士在南沙便利执业;针对新业态丰富的产业特点,南沙推出复杂涉税事项税收事先裁定措施,解决了不少新业态因为涉税业务复杂而难以直接准确适用税收政策的问题,有效增强政策确定性。对此,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认为,南沙的优势在于地理空间,更在于实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靠产业集群的“全”。从各地实践来看,产业链招商已成为多地政府的现实选择。在昆山,招商人员把一台笔记本电脑拆开,结合当地现有IT产业现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照里面1000多个主要零部件,逐个环节进行招商,招的企业质量越来越高、产业链越拉越长,形成了庞大的IT产业集群。今年以来,产业链招商的实践越发丰富,甘肃举办文旅产业链招商引资推介会,倡议在文旅产业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上共做文章;第六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招引项目的理念呈现了由“看产值”向“看新质”“看匹配”的转变……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些地方政府还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吸引关键企业投资产业链缺口,不断强化“链”上各环节的专业化协作,千方百计提升产业生态的韧性和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结构性优化与高质量发展。

——靠创新技术的“硬”。招商引资既要谋在当下,又要着眼未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如何抓住风口、前瞻布局、勇立潮头?在这方面,一些地方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给企业投资创新领域尽可能创造条件。在浙江发布的30个创新招商优秀案例中,“点沙成金”的绍兴滨海新区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案例,是链主企业、核心技术、产业基金有机融合的代表。当地政府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近万亩用地,先后引进了豪威科技、中芯绍兴、长电科技三个世界级别的头部企业,建立垂直整合的区域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的英文缩写,意为集成设备制造商)产业模式。同时,建立集成电路100亿规模基金,对产业链上的优质关键项目进行股权投资,打破了芯片研发高昂的资金瓶颈。一子落,满盘活。瞄准向新而进的“关键一子”,发挥新技术的催化作用,产业“含金量”不断升级。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招商引资绝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对地方政府智慧与魄力的深度考验,是营商环境、产业链的比拼,生产力的综合比拼。地方政府唯有目光长远、练好内功,方能吸引并留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实现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