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之一,民营企业占台州市企业的99%以上。截至2023年底,台州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6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43家。2023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229.94亿元,其中新能源、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新动能。
跃迁之道,要在创新。国家税务总局台州市税务局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从助力创新主体培育、赋能数字经济、加快绿色发展转型等方面入手,不断激发广大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动台州产业体系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
政策促“新”,助力“数智化”升级
在爱仕达金属炊具未来工厂,不到10分钟,一口专属定制的不粘锅便可完成扫码下单、上料成型、定制刻字及装箱发货的全流程;轻松扫码,2.5万平方米的立体仓库内就能快速锁定原材料,通过输送线运往各个车间,制作出成品后再输送回仓库……新质生产力能带来什么?在爱仕达股份有限公司,答案是生产效率提高22.46%,运营成本下降23.16%。
在爱仕达财务负责人谢君飞看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税务部门的支持。“2023年以来,我们公司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超过1.2亿元,2023年至今收到出口退税9300多万元。税费负担减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更足了。”谢君飞说。
从机器人进车间,到未来工厂建成投产,再到工业互联网的整体布局,从“靠人工”“靠经验”到“靠数据”“靠智能”,支撑台州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税费优惠政策扶持导向清晰可见。
“我们的数字化新工厂投产后,将缩短30%的产品上市时间,减少40%的生产工艺规划时间,减少60%以上的设计修改与返工作业,节约15%左右的生产成本。”西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日志晒出企业的“数智化”成绩单。他补充道,公司每年要投入占产值1.5%至1.8%的资金专项用于技术研发,得益于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公司有能力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数字化转型中去,形成“研发—提升—再研发”的良性循环。
同样的故事,在台州并不鲜见。
兴宇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近几年在工业互联网设计管理软件、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上的投入超2.5亿元,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智能工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浙江怡和卫浴有限公司将数字化仿真技术应用于生产和研发,通过打造集中供料、注塑件、控制器、整机装配、输送、包装等柔性智能生产线,让生产效率提高21%、能源利用率提高15%……
民营企业向“新”而行,税务部门积极作为:持续推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春雨润苗”专项行动等;深入企业一对一精准滴灌,做到需求快速响应、政策及时送达、问题实时解决;加力做好税费政策“直达快享”,助力企业加速“智造”升级。
服务助“新”,撬动高端化发展
今年2月,由台州星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二轨11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作为全球首个深度融合航天制造和汽车制造能力的卫星工厂,成立时间不足5年的星空智联已具备日产1颗—2颗卫星、年产500颗卫星的量产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商业卫星“超级工厂”。
“我们技术攻关难度高、投入大,税费优惠政策高效落地直接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星空智联总经理刘勇说,“税务部门日常为我们精准推送适用的税费优惠政策,还通过开展税企座谈会、专家团队实地走访调研等活动,帮助我们规避涉税风险。”
据了解,台州市税务部门聚焦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积极构建“税事·好办”服务体系,推出50项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举措,为企业向创新要效益提供支持。
在制造业前沿,“飞地经济”正在成为撬动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新引擎。面向高端生物医药的广阔前景,浙江中科创越药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合作,依托“上海孵化、台州转化”模式,探索出高效抗肿瘤药物研发、中间体、原料药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填补了台州相关产业的技术空白。
“从上海到台州,我们对许多跨区域涉税事项比较陌生,幸好一路都有税务部门的耐心帮助。”中科创越药业负责人甘建刚说。为促进前沿技术成果尽快落地台州,税务部门聚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眼跨区域企业涉税需求,梳理高频涉税事项“服务指南”,简化跨区域办税流程、压缩办理时间,为企业跨区域经营、“飞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便利。
台州市税务局负责人表示,税收一头连着国家,一头连着企业、百姓,该局将进一步优化服务举措,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税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