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苹果预计产量32.6万吨、产值达到18亿元;洛川苹果预计产量超过90万吨、产值超过50亿元……近期,“苹果之乡”陕西省延安市迎来丰收季,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正在加快形成。国家税务总局延安市税务局当好税收智库和参谋助手,通过专题式调研、智囊式追踪,构建咨政“智税链”,服务政府决策,助力产业发展。
苹果种植和加工是延安市面积最大、覆盖面最广、产业体系最完善的富民产业。目前,延安市已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全市13个县(市、区)全部成为省级优质苹果基地县。延安市有100多万人从事苹果产业相关工作,80万农民从中获益,其中果农人均面积4.1亩、产量5.4吨。苹果产业占延安国内生产总值的6%,产值占延安农业总产值的60%,收入占全市农民家庭经营净收入的60%。
如何助力延安苹果产业做大做强?国家税务总局延安市税务局副局长焦雅林介绍,延安税务部门开展专题式调研,了解苹果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提出政策建议,开展有针对性的智囊式服务、管家式服务。
今年夏天,延安市税务局税收分析团队在安塞区南沟村调研农村合作社和村集体企业发展状况,了解企业经营状态、生产模式、纳税申报等情况时发现,当地苹果产业面临着单一产品销售比例过高、综合效益不理想等问题。在黄陵县隆太源苹果专业合作社,他们还了解到,农村青壮劳力流向城市,务农人员减少且呈现老龄化趋势,特别在疏花疏果、套袋去袋、采收等用工集中的季节常出现人工荒。
为此,税收分析团队运用税收大数据平台,分析苹果产业存在问题原因,撰写了《延安苹果产业发展“税十条”举措》,其中包括主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用好税务管家制度、发票申领分级分类、用足自产农产品免税政策、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土地资源供应、落实留抵退税政策、助力企业出口退税、扩大小额贷款规模、实现部门信息共享等。
据统计,延安市税务局13个区县局的税收分析团队共对1237家果业企业、29家果业加工企业进行走访,最终形成《延安苹果产业发展分析》《从税收视角看延安苹果产业发展》等多篇分析报告,共提出6类21个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调研的立题、选题环节,延安税务部门主动走访政策研究、发展改革、统计财政等职能部门,综合运用实地调查、座谈调研、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地方党政领导决策需求,全面收集调研课题,使调研更突出问题导向,政策建议更科学有效。
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是苹果种植的最大威胁。一些地方苹果防灾减灾能力不强,导致苹果产量和价格不稳定,果农因受灾严重减收甚至返贫的风险增加。针对这些问题,延安市税务局税收分析团队前往洛川、富县等苹果主产区,与果农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困难,集思广益找出路。调研后,税收分析团队撰写《延安苹果产业防灾减灾分析报告》,提出4类8项支持帮扶举措,包括用好金融服务工具、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争取财政资金推进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些建议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多项建议被采纳。
据悉,今年农行洛川县支行累计发放“防雹贷”4.4亿元,帮助7万余亩果园搭建防雹网;中国银行延安分行累计向130户苹果相关企业发放贷款8.96亿元,支持企业修建冷气库、购置选果线。
王浩是子长市李家岔镇一家苹果合作社的成员,税收分析团队前来调研时,他反映了实体店经营困难的问题。税收分析团队根据他和其他经营者反映的情况,撰写了《关于新媒体时代苹果销售的建议》。
很快,安塞区招安镇决定采取“新媒体+文化”的促销模式,通过直播和文化名人、网红达人“带货”,在网络平台销售延安苹果。这一举措大大增加了延安苹果的知名度。延长县星火燎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采用“大学生电商带动模式”,让参与创业的大学生利用电商平台和商超对接来进行销售,对123户农民的500亩果园进行了托管包销,实现企业和农户共赢。
结合税收分析团队的建议,延安税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不断优化改进,采取上门走访、电话沟通、微信联系等多种方式,及时和企业沟通,征求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对苹果产业重点项目提出的服务需求和反映的实际困难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