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播出的西藏当代都市生活剧《日光之城》,讲述了一群高原青年的奋斗故事,展现出西藏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剧中藏戏、藏绣、唐卡等非遗技艺让观众眼前一亮。近日,记者走进西藏多家非遗企业,实地感受这份独特魅力。
身着艳丽服饰、头戴珠饰头巾、颈戴珊瑚项链,藏戏演员通过流畅的动作和优美的舞姿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故事情节……在山东淄博广电大剧院内,西藏昂仁县迥巴藏戏表演队演出的《诺桑王子》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藏戏是一门集说唱、表演、歌舞、文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距今有600余年历史,被誉为“西藏文化的活化石”。发源于日喀则市昂仁县的迥巴藏戏,是西藏四大戏种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在日喀则,规模较大的藏戏队伍有86支。国家税务总局日喀则市税务局根据藏戏队里藏族同胞较多的实际情况,组建双语服务团队,用藏语为纳税人缴费人进行宣传辅导,方便他们了解和掌握税费政策。同时,该局制作专属服务联络卡,分发给经营主体,为每一支藏戏队伍配备专属联络人,方便其随时与税务部门保持联系,用高效的税费服务支持藏戏的传承与发展。
“藏戏队现有固定成员23名,每年大概会有15次演出机会。”西藏迥巴藏戏艺术文化传承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格桑伦珠告诉记者,“高效便捷的税费服务为我们节约了时间成本,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身藏戏的研究与传承中。”
除了藏戏,唐卡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线条流畅、配色协调、画工精细……唐卡被誉为最复杂、最严谨的工笔重彩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走进西藏藏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二楼的唐卡画院,画师们正埋头专心作画。近年来,公司通过在专业技术上的不断创新,让唐卡这种具有鲜明藏族文化风格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公众的青睐和喜爱。
“这个唐卡礼盒是画师根据历史文献构思设计的,利用各种稀有矿物质颜料磨细后绘制,内含8寸、12寸唐卡各一件,串珠一件,香囊一袋,藏药线香一捆,制作流程多、绘画周期短,价格相对较低,是比较受欢迎的一款高性价比旅游产品。”西藏藏露文化负责人洛桑旦达向记者介绍,要让唐卡的古老技艺焕发生机,就要积极创作符合当代人审美特点和消费特点的作品。
“唐卡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国家一系列惠企政策的支持。”洛桑旦达说,“公司成立以来享受各项税费减免88万余元,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为我们发展创新、转型升级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支持,让我们更有信心把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据了解,日喀则市税务局针对非遗产业发展特点,主动运用税收大数据,为唐卡企业“画像”,精准匹配税费优惠政策,通过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平台以及税企联络群等渠道实现点对点精准推送,同时积极为企业量身定制税费优惠政策辅导方案,开展“一企一策”辅导,推动税收红利直达快享。
随着电视剧《日光之城》的播出,藏区古老的非遗文化有了现代“流量”。采访过程中,多位非遗传承人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颗特殊的种子,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中播种,要不断推进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让非遗文化向新而生,焕发出新时代的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