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澳大利亚税务局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理念逐步升级,通过推广应用大企业税收“合理信任”理念,建立起系统化的税企互信机制,探索将大企业税收管理从传统的微观交易层级审核,转变为实体层面的综合治理。
理念:基于确凿证据实现合理信任
“合理信任”的理念源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6年,澳大利亚税务局将这一理念引入其大企业税收管理,从澳大利亚前100家大企业起步,逐步将这一理念的应用扩展至更广泛的大企业群体,形成系统化税收管理体系。
“合理信任”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确凿的客观证据,使得具有理性思维的人确信特定纳税人已经履行了完整的纳税义务。为了获得合理信任,澳大利亚税务局需要取得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纳入框架的大企业已经依法纳税,缴纳了正确金额的税款。基于此,澳大利亚税务局必须全面审阅大企业与澳大利亚有关联或有联系的各项业务和经济活动,以获得合理信任。
为实现这一目标,澳大利亚税务局设计了四个相互关联的关键领域——深入了解企业的税务治理框架,全面识别市场税务风险,密切关注重大和新增交易,深入剖析税会差异。通过对这四个关键领域的深入审核,澳大利亚税务局能够全面了解纳税人的税务状况,从而建立起对纳税人的合理信任。
做法:实施“前1000强综合审核计划”
基于“合理信任”理念,澳大利亚税务局实施了“前1000强综合审核计划”。具体来说,澳大利亚税务局对于年营业额超过3.5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6.8亿元)的大型上市公司、跨国企业等企业,主要审核其企业所得税、货物和劳务税等税种的合规性,并考虑行业特征、重大交易和风险等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前1000强综合审核计划”不包含澳大利亚税务局确定的“前100强企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澳大利亚税务局采取了差异化管理方法,运用系统化的风险评估方法,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征和风险程度,对纳税人进行分类。对于税务管理体系较为成熟的重要纳税人,将获得高度保证评级或中度保证评级,澳大利亚税务局将采取简化审核流程,如仅需提供近一年的证据,降低企业的合规成本。同时,高保证评级还可作为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指标,有助于提升企业声誉。对于存在潜在风险的纳税人,澳大利亚税务局则要求其提供更为全面的合规证据。
在具体操作方面,澳大利亚税务局借助现代化工具提升审核效率。以货物和劳务税审核为例,澳大利亚税务局运用数据分析工具,采用“自上而下”的标准化方法,对企业经审计财务报表中的会计数据与“经营活动报表”申报的货物和劳务税数据进行系统比对分析。审核结束后,澳大利亚税务局会向纳税人提供一份综合报告,全面评估其税务合规状况,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整改建议。
澳大利亚税务局统计数据显示,自2016年探索实施“合理信任”以来,已确认前1000强企业正确缴纳企业所得税税款约791亿澳元。2024年,前1000强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具有较高的税法遵从水平,仅9%的企业所得税案例和2%的货物和劳务税案例需要进一步调查。
思考:从实体层级入手开展税收管理
随着大企业交易模式日趋复杂,创新业务不断涌现,以往以交易为核心的传统税收管理模式面临一定挑战,比如征管成本高、风险识别较为滞后、税企争议频繁发生等。澳大利亚基于“合作信任”开展的税收管理,聚焦纳税人实体,通过系统评估和持续监控,实现全流程的税务风险管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从我国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的实践来看,我国“千户集团”计划与澳大利亚“前1000强综合审阅计划”有相似之处。在具体进行税收服务和管理的过程中,可考虑依托实体层级风险管理框架,进一步深化税收大数据的应用,建立系统化税务风险评估机制,采用标准化数据分析工具,提高风险分析质量和效率。
同时,“合理信任”理念为解决税企争议提供了新思路。比如,基于“合理信任”理念开展税收事先裁定,提供企业复杂交易税务处理的确定性。在日常税收征管中,可考虑基于企业税务管理健全程度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将企业税务管理评级与享受便利服务挂钩,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作者单位: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