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在报社的“税月”人生

2024年11月11日 版次:07        作者:佘家金

在《中国税务报》创刊初期(20世纪90年代初),我由当时的国家税务局办公室秘书处调入报社办公室工作。经过多方的大力支持和紧张筹备,1991年1月3日《中国税务报》正式创刊。报纸面世后,在税务系统和社会上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税务干部激动地说: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报纸,有了税务人自己的宣传阵地。《中国税务报》的创刊既大大有利于税收宣传工作的开展,又拉近了税务人与纳税人之间的距离。

我在报社工作了20年,直到2011年从报社退休。这20年间,我从《中国税务报》上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也见证了税务报一路以来的成长。调入报社工作之初,作为新闻工作的门外汉,我虚心地向编辑记者学习编采业务。有的同志手把手地教我如何采访、如何撰写新闻稿件,有的与我探讨如何寻找发现新闻线索,在反复探索和实践历练中,我逐渐融入税收宣传这片天地,也愈发热爱税收宣传事业。

这期间,我自我加压,积极撰写文章,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新闻编采水平。例如,经过思考,结合一些案例,我认为腐败不仅会给党和人民造成很大损失,也会影响当事人的健康和寿命,为此我于1996年撰写了《廉益寿》一文,编辑给标题加了一个字,改为《廉亦益寿》,在《中国税务报》刊出,得到读者好评。时隔多年后,仍有一些朋友认为我的这个观点颇有新意,并不过时,我也一直将这位编辑称为我的“一字之师”。

1993年,我在浙江省湖州市出差时,无意中得知当地税务局联合一所小学,创办了少年税校。这些小学生不仅自己学到了税收基础知识,还向父母普及公民要依法纳税的理念,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我马上意识到,这一做法很有新闻价值,随即进行采访并在《中国税务报》发表了题为《税法宣传从娃娃抓起》的报道。这篇文章见报后,其他一些地方的税务局也借鉴这一做法,在当地创建了少年税校。1997年,湖州市国税局、地税局联合举办“‘我是21世纪的纳税人’少年演讲比赛”,全国部分地区的少年税校派出优秀选手参赛。我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并进行报道,报道引发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税务报社这些年,我曾有幸参加中国记协组织的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了埃及的金字塔报社、新加坡的联合早报社等。这些经历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也开阔了我的国际视野,对后来我在报社开展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了为《中国税务报》撰写稿件外,我也陆续向社会上的其他报刊投稿,这是我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6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刊登了我写的文章《缩小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后被人民网等30多家媒体转载,并被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书中。这篇文章的发表对我个人来说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也让我对进一步做好税收宣传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报社工作的20年里,我始终坚持从《中国税务报》这个新闻园地里汲取营养,并且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我为税收鼓与呼》《情系税收鼓与呼》和《多彩世界》三本书,书籍被有些单位作为通讯员培训教材。

2011年,我从税务报社退休后仍持续发光发热,有时会应约到税务系统组织的通讯员培训班授课,坚持把在报社工作期间积累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传授给通讯员,积极为税务系统培养新闻业务骨干。

回首自己的“税月”人生,我在税收宣传战线上奋斗的日日夜夜都凝结了我对《中国税务报》深深的情感,我由衷感谢税务报社多年来对我的培养,在报社的经历让我终身受益。退休多年,我仍一如既往关心报社的发展,认真阅读每期《中国税务报》,继续从中了解全国税收的中心工作,继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继续丰富我的精神生活。

(作者:中国税务报社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