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合组织秘书长向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提交税务报告

今年以来国际税收改革取得新进展

2024年11月12日 版次:05        作者:何振华 袁晓月 彭倩子

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向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提交的税务报告》,总结了2024年以来国际税收改革的最新进展,内容涵盖“双支柱”国际税改一揽子方案、应对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最低标准、税收与不平等、税收与人员跨境流动、提高房地产的国际税收透明度、税收确定性与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税收与发展、税收透明度八个方面。

“双支柱”方案日臻完善

“双支柱”国际税改一揽子方案是经合组织领导的国际税收改革的核心内容,旨在应对经济数字化和全球化的税收挑战。内容包括支柱一和支柱二,分别聚焦于重新分配跨国企业集团的剩余利润和建立全球最低税制度。

在支柱一方面,2023年10月,经合组织发布了金额A的多边公约(MLC)文本以及对该多边公约的解释性声明,表明在金额A的技术架构上已实现较为稳定的共识。2024年5月,包容性框架成员就金额A的最终文本达成共识,并计划在年底前签署,以便各辖区尽快开始实施。报告称,目前,多边公约的文本是稳定的,并在包容性框架的成员中获得了近乎完全共识。剩余工作的重点是在金额B选择性方法之外,完善对金额B的共识。现阶段,这些问题主要是政治性的,而不是技术性的,谈判正在进行中。9月25日,包容性框架发布了支柱一金额B《主管当局协议范本》,以促进各辖区落实其关于支柱一金额B的政治承诺,各辖区可选择是否签订主管当局协议,没有此类协议并不妨碍政治承诺的履行。

在支柱二方面,截至目前,全球已有45个辖区通过立法或已实施全球最低税,另有16个辖区正在积极推进。据经合组织估计,到2024年年底,全球约有60%的跨国企业将被纳入全球最低税制度,到2025年年底这一比例预计达到90%。报告还指出,可采取多种措施保持全球最低税制度实施的一致性和确定性,如建立全球反税基侵蚀模型、适用同行审议、建立合格国内最低补足税“安全港”规则、搭建信息收集和交换机制以及创建争端解决机制等。应税规则是支柱二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指出,随着应税规则的生效,发展中国家可以将应税规则纳入其与包容性框架下其他成员辖区的双边税收协定中,确保其税收权益不受损害。9月19日,经合组织主办了应税规则多边公约签署仪式,57个辖区参与了签约仪式。

BEPS行动计划取得进展

总体来看,应对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动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税收公平性和透明度。在15项具体行动计划中,有害税收实践、税收协定滥用、国别报告和相互协商程序这4项最低标准尤为关键。

有害税收实践论坛于8月发布了最新的税收优惠制度同行评审报告,各辖区接受评审的税收制度总数已达326个,其中超过40%的制度已废除或正在废除。根据最新数据,已有130个辖区交换了54000多次税收裁定信息,这显著抑制了对各辖区出台不当税收裁定的动机。

实施防止税收协定滥用行动计划的主要工具是《实施税收协定相关措施以防止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多边公约》,目前该公约已经在104个辖区生效,涵盖了1950多项双边税收协定(占包容性框架成员之间税收协定的90%)。1500多个现有协定增加了反税收协定滥用条款,有效减少了协定滥用现象。

目前,已有约120个辖区建立了国别报告国内法律框架,几乎涵盖所有资产超过7.5亿欧元门槛的跨国企业。全球已建立4100多个双边关系用于自动交换国别报告。约80个包容性框架成员已完成所有构建模块,具备接收国别报告的能力。今年发布的第7次年度同行评审报告显示,大部分辖区的国别报告已符合标准。

在相互协商程序领域,82个司法管辖区已经完成了两个阶段的同行评审,55个具有丰富经验的辖区正在接受进一步评估。60个经验有限或没有经验的辖区已经或正在接受简化同行评审流程。9月,全球论坛发布了20个辖区的简化同行评审报告。另外23个辖区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接受简化同行评审。

累进税制有助于缓解不平等

经合组织认为,累进税制是减少各国国内不平等,保障财政可持续性,促进预算整合,推动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工具之一。超高净值个人的激进避税或逃税行为会破坏税收制度的公平性,从而降低累进税的有效性。财富和收入不平等正在破坏经济增长和社会凝聚力,并加剧社会脆弱性。未来,“税收与不平等”议题将在包容性框架内持续进行讨论。

自7月以来,经合组织持续开展对高净值个人税制的研究工作。10月8日,经合组织发布了一份名为《利用不公开招股公司进行税收套利:对经合组织成员国税制的影响》的研究报告,重点关注税收制度可能鼓励企业转换组织形式以及促使不公开招股公司所有者“变换所得类型”和“转换所得取得时间”。近期,经合组织还将发布资本利得税的最新研究报告,审查辖区层面的资本利得税制,探讨对资本利得与其他所得类型实行不同税务处理的理由和影响,以及资本利得税制替代方案的利弊。

关注人员跨境流动带来的税收挑战

当前,人员跨境流动特别是高净值个人跨境流动增加使得国家难以控制其合理税负,从而影响了累进税制的有效性。《国际税务合作里约宣言》指出,所有纳税人,包括高净值个人,应当缴纳公平份额的税款。任何人都不能够逃税,包括通过规避透明度标准来逃税。因此,应作出更大努力以确保纳税人充分履行国内纳税义务。

目前,经合组织正着手撰写一份报告,梳理关于人员跨境流动税收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重点探讨个人(尤其是高净值个人)在多大程度上会因税收问题而移民。

提高房地产的国际税收透明度

7月,经合组织发布《关于提高房地产国际税收透明度的新报告——从概念到现实》报告。自7月以来,经合组织一直就提高房地产国际税收透明度的法律和运营框架方面的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以确保有关房地产交易、持有和收入的现成信息在各国税务部门之间有效交换。这将使对此感兴趣的国家,特别是参加了《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的近150个司法管辖区充分受益于这一工作流程。

提高税收确定性与推动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

最近,经合组织发布了如何在国际环境中使用不同税收确定性工具的最佳实践和指南,帮助各辖区税务部门和企业理解并运用不同的税收确定性工具。当前,经合组织正在就税收确定性工具开展多国联合测试,以发现现有工具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现有工具的组合如何提高确定性以及是否需要引用新工具。7月8日,经合组织邀请来自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近50名专家齐聚巴黎,举行首次税收确定性圆桌会议,共同探讨了如何更加高效和及时地提高税收确定性。11月,经合组织将继续开展相关对话交流。

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是提高税收确定性的重要手段之一。2024年11月,税收征管论坛大会将在希腊首都雅典召开,来自全球的50多个辖区的税务局负责人将重点探讨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潜在影响,并进一步确定合作方案。

兼顾各辖区经济发展需求

经合组织在税收与发展领域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国际合作和能力建设帮助发展中辖区应对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数字经济带来的税收挑战等。

在应对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能力建设方面,目前已经有26个发展中国家全面落实国别报告。在相互协商程序领域,税收透明度与信息交换全球论坛积极为没有相关经验的辖区提供简化的相互协商程序同行评审,以帮助发展中辖区增强税收争议解决能力。

无国界税务稽查员项目涵盖对发展中国家的转让定价、刑事税务调查、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和有效利用金融账户信息自动交换等领域的能力建设支持。今年已推出11个,年底前还将推出5个。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帮助62个发展中辖区查补税款23亿美元,纳税人自行补报税款60.5亿美元。

全球税务关系项目旨在帮助发展中辖区提升税收征管能力。2024年,全球税务关系项目成功举办30场国际税务相关主题的现场培训课程,来自180多个司法管辖区的3500多名相关人员参训。

经合组织支持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应对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相关风险和挑战,特别关注采掘业。8月,经合组织和政府间采矿、矿产、金属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发布了实用指南,为进行相关锂矿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准确定价提供实用指导。

税收透明度与信息交换全球论坛有55%的成员是发展中辖区。2024年以来,全球论坛对各辖区加力开展税收透明度、应请求信息交换以及金融账户信息自动交换、标准实施的监测和同行评审活动,以确保透明度和应请求信息交换标准以及金融账户信息自动交换标准的广泛实施。2024年,全球论坛支持了31个辖区实施应请求信息交换标准,支持了71个辖区实施金融账户信息自动交换标准。截至目前,51个发展中国家承诺到2027年开始自动交换金融账户信息。承诺的51个发展中国家中已有34个启动了交换,预计4个国家将在2024年底前启动首次交换。

此外,为帮助全球论坛成员国实施健全的合规战略,确保金融机构履行尽职调查、报告和记录保存义务,全球论坛秘书处推出了一系列关于审计此类合规情况的实践研讨会。来自67个辖区的144名官员参加了由巴拿马、欧洲税收管理组织在匈牙利、新加坡和毛里求斯举办的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