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智能电梯:从买专利到自主研发

2024年11月13日 版次:03        作者:胥晓豪 本报记者 贺艳

从重庆科学城出发,一路西行,经渝蓉高速穿过巴岳山隧道,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通体银灰、造型充满科技气息的单体建筑。这一建筑正是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于2016年搭建的电梯试验塔,作为重庆市智能电梯产业示范园(大足高新园区)的标志性建筑,它见证了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突破和大足智能电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智能电梯制造业,安全和速度是两项重要指标。按照相关规定,每栋建筑里须有一台电梯可在1分钟内跑完全程。“长期以来,速度4米/秒或6米/秒的高速电梯被外资企业垄断。为了挤进高层建筑市场,我们每年要支付几十万元的专利费来订制高速电梯。电梯提速是‘卡脖子’的高壁垒技术。”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孔宏伟提到,为打破技术封锁,2019年起,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走上了从买专利到自主研发的道路。“在自主研发的过程中,各项政策特别是税费优惠,为我们降低研发成本、激发创新活力给予了连续支持。”

《重庆市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重点发展智能电梯等5大特色产业集群。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大足区税务部门组织团队入企问需,开展精准辅导,梳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细节要点,提速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审核,助力施密特快捷享受政策,有更充足的资金投入研发。近3年来,施密特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近1600万元,嵌入式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先进制造业进项税额加计抵减超120万元。研发投入越多,减税金额越大。减税金额越大,就越有再投入研发资金的信心。经过不懈努力,施密特成功研发出8米/秒的超高速智能电梯,并于2022年底完成国家验收,一跃达到行业顶尖水平。

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的技术突破和发展是大足区智能电梯产业不断向“新”而进的缩影。近年来,大足区大力推动智能电梯企业提质提量,培育完善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梯之城”。为助力当地智能电梯产业“聚链成群”,大足区税务部门整合服务资源,开展税收优惠政策精准推送和宣传,并协同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联合举办“税助新质”税企面对面活动,交流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强化数据赋能,选取重点企业开展电梯产业链数据分析,描绘行业链条构成、产能提升图,形成产业布局和产业补链经济报告,为行业企业发展建言献策。